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煟《救荒活民书》的现实启示

(2008-06-01 05:06:00)
标签:

越楚

博游八极

文化七卦

文化

董煟《救荒活民书》的现实启示

 

    八百年前,南宋人董煟编撰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荒政学专著——《救荒活民书》。全书共三卷,考古以证今,系统总结了历代的救荒思想与赈灾实践,其“救荒活民”的真知灼见,迄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董煟字季兴,号南隐,江西德兴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初授筠州新昌尉,历知应城、瑞安、辰溪。董煟从小便对北宋宰相富弼赈救河北50万饥民一事印象颇深,打心底敬佩富弼。他目睹民间百姓的疾苦与地方官吏赈灾济民上的得失,立志达则必在救荒活民上有所作为。于是,他呕心沥血编撰出这部《救荒活民书》,呈送于宋宁宗,请求颁发给各州县以致用。

    《救荒活民书》对现实的赈灾济民大抵尚有四方面的启示:

    其一,强调救荒活民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董煟认为水旱霜蝗等天灾历代皆有,难以避免。倘若救荒无策则百姓有流离失所、饿殍遍地之患。遇大灾理当倾举国之力赈恤,假如不蠲租反而征课更甚,则人心思乱,会有不可预测的祸患。他把隋唐时的农民起义原因归结为遇灾赈救不力而督赋益急。董煟指出,自古变乱之起未尝不始于饥荒,如果执政者不惜财力,致力于赈救灾民,则可安定社会。他列举唐太宗时,贞观元年饥荒、二年蝗灾、三年大水,唐太宗忧民而抚恤百姓,至贞观四年每斗米价仅四五分。由此,他推论社会的动乱危机虽起于饥荒,但关键看当政者有无忧民之心。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天灾的准备。董煟实际上是说明“天灾”与“人祸”的关系,提出“人事”在天灾降临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他从灾荒导致农民起义这一表象,揭示出统治者“无忧民之念”,不恤民瘼,对百姓盘剥务尽,才是导致人心思乱的真正根源。

    其二,主张“厚下”恤民,施行“仁政”减灾。董煟的荒政论中突出反映“厚民”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古人救荒之策凡是对百姓有利的,都应该继承采用。古代救荒大抵以宽政薄赋为先,在民困财竭之际,实行荒政应该是厚下恤民。他论及汉初的蠲免政策,赞扬“汉家救灾大抵厚下”。他强调统治者应注重平时施行“仁政”,若平时横征暴敛,百姓不能休养生息,则一遇大灾,虽移民移粟,按孟子的话说就是“不知本”。董煟主张藏富于民,批评从汉代起将私藏归于少府,专供皇家享用,使财富成为官府专用,而民间一旦告灾执政者却不知抚恤,天下百姓贫穷而唯独皇帝富有。他论说宋代土地兼并盛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又赈贷不到,一遇水旱,百姓狼狈无策,只得流离或成饿殍的惨状,提出实行对贫民下户有利的蠲免政策。这体现出董煟“重民厚下”的救荒活民思想。

    其三,明确从上至下各级官吏必须履行的救荒职责。董煟强调人主当行、宰相当行、监司当行、太守当行、县令当行,各有职守。人主当行,即最高统治者不仅有散积藏以恤百姓等赈灾措施,还包括厉行节约、改善朝政等。宰相当行共8条,有以救荒为己任、忧社会危机的萌芽、陈述缓征固本请求、上奏散财发赈的对策等,把赈灾的后果提到“社稷颠危”的高度认识。监司当行10条,主要是负责协调、监督州郡救荒,行赈灾之策、通融有无、纠察官吏等。太守当行共16条,主要是稽考常平仓储以赈粜、申明遏粜之禁、抚恤流民等。县令当行共20条,如检旱不可迟缓、赈粜赈济、劝富户发囤积、诱富民兴贩等。董煟还提出守臣到任需预讲救荒之政,不论地区远近,限赴任一个月后将本州管辖诸县镇可备荒救荒之策上奏朝廷,经审核后由中央责令实施,不得违背。从而从吏治的角度,对地方官吏施行荒政提出要求,把荒政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利于赈灾救荒。

    其四,揭露与抨击南宋荒政的若干弊端以警示。董煟有的放矢地批评宋代荒政弊端40余处20余种之多,如郡县官吏专事催办财赋而讳言灾伤;州县之官有压制百姓不准报灾的,勘灾之官有不敢报明受灾实情的;守令贪丰熟美名,讳闻荒歉之事,不受灾伤之状,责令里正荒报丰熟;里正则生怕勘灾审户官员一来需破费招待,便胡乱承认丰收,以免花费,不顾来日灾民之苦,指出地方官讳灾之弊。又如审户、发赈时,强者能得,弱者难得;近者易得,远僻难得;胥吏里正亲近者多得,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少得;发赈或已深秋,官吏复令核实,让饥民自备糇粮,数赴放赈处点集“作秀”,常常是踏雪空手而归,批评审户、发赈之弊。董煟还抨击赈济检放太慢、赈米掺拌沙石、遣使忧民、审户滥收小费、对捐钱米助赈者颁赏不及时、地方官不能妥善安置流民等,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举措。

    董煟还在《救荒活民书》的中卷,归纳出20条具体救荒措施,包括平常之法、义仓、劝分、禁遏粜、不抑价等备荒措施,以及15种“随宜而施行”的救荒举措,其中不乏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的新见。

(敬请关注其他博文)

           历史上最著名的“色戒”皇帝          中国古人是怎么“选美”的

           历史上四起著名的“性贿赂”          历史上最著名“出轨“皇后

           隋文帝为赈灾拒食酒肉近一年          谁是中国古代“第一美女”

           历史上最著名的“花花公主”          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大众情人

           皇帝“乱伦”与唐朝的性开放          武则天豢养的“四大杀手”

           西汉宫女原本都穿“开裆裤”          杨贵妃究竟凭啥征服唐玄宗

           大清皇室奇异的“试婚”制度          隋炀帝本是文武双全的帅哥

           古代女子“出轨”十宗“最”          杨广兴盛师征高丽何以惨败

           “四大美女”留下的八大疑惑          古代第一帅哥何以被夷三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