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越楚
越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740
  • 关注人气:178,0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汉宫女原本都穿“开裆裤”

(2007-08-21 07:02:28)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人文雅趣

越楚

博游八极

本博原创:中国民间独特奇异的婚恋习俗         九头鸟何以千古骂名滚滚

 

《人文雅趣》(36)

(新浪博客首页、锐博客首页推荐)

西汉宫女原本都穿“开裆裤”

文/越 

 

西汉宫女原本都穿“开裆裤” 

西汉时期的“上衣下裳” 

    近见网上有贴言西汉某皇帝实在太好女色,便令宫女们一概穿“开裆裤”,为自己开方便之门。如此云云。

此言有误。事实上,在西汉之前,无论宫内宫外,古人不分男女,大多数都穿“开裆裤”。只不过那“裤”曰“绔”,《说文》解为“绔,胫衣也。”“胫”指小腿,“胫衣”系给小腿保暧的护套,左右各一,并无前后裤裆相联,是广义上的“开裆裤”。贵族富家子弟则用“纨”(细绢,很细的丝织品)做“绔”穿,这便是“纨绔子弟”的由来。

倒是汉昭帝时,霍光为让其外甥女上官皇后“擅宠有子”,曾令宫女们“皆为穷绔,多其带。”。意思是禁止宫女们再穿“开裆裤”,而一律改穿“穷绔”。

此事记载于《汉书·孝昭上官皇后传》,原文曰:

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文白对照·二十五史精华·汉书》对此段后三句的译文是“即使是宫人使令都不得交通,周围设了不少看护人员,后面的宫殿没有人能进入。”

这一译文明显与原文之意不符。将“皆为穷绔”意译为“不得交通”,尚可理解为让昭帝不方便与宫女“交通”。而“多其带”应该是指在宫女新改穿的“穷绔”上多系带。

那么,“穷绔”究竟是什么样的“裤”?

有人解释“穷绔”系紧身内裤。但古时候,一般男女都不穿底裤(内裤),故此解释似乎不太相符。《中国全史·后妃史》对此的说法是“让宫女们统统缝紧裤裆”。可见“穷绔”是原来“开裆裤”基础上的加裆紧裆之改良,应该是一种连裆之裤。但“穷绔”与现代裤子可能仍有所不同,否则就不需要多其带了。 

据史载,西汉之前古人着装不分男女,都是“上衣下裳”。“裳”系“遮蔽下体的衣裙”,也就是说,古时男人也是穿裙子的。后来开始在裳下加御寒的胫衣之绔,而这种“开裆裤”也只有上层社会才穿,普通百姓是不穿裤子的。所以,古时人们在公共场合的坐姿只能“跪坐”, “箕坐”(两条腿分开伸直坐)显然是极不礼貌的行为,盘腿坐也是不合适的。

大概自赵武灵王后华夏族才有了连裆的裤子。《史记·六国年表》有载:赵武灵王十九年,初胡服。说的是赵武灵王为适应骑马作战的需要,学胡人在军队中改穿短衣长裤,其裤式已与现代之裤相去不远。但之后连裆裤主要还是作为军装由军人穿着,在当时直至秦汉时期也仅限于军队或下层劳动者,上层贵族囿于传统之礼,是不屑穿用的。

前述之“穷绔”便是借鉴胡服改良的有裆并在前后系带的裤子。颜师古对此注引服虔说:穷裤有前后裆,不得交通也。由于传统的裤只是胫衣,而胡服之裤穷尽整个腿部,并把前后裆连接起来,故称为穷裤’”

有学者研究指出,自汉昭帝上官皇后始,妇女才穿有裆之裤,并自下而上地逐渐流行起来。但直到魏晋南北朝、唐朝时,人们才真正穿上了现代意义上的裤子,其坐姿也由跪坐变为盘坐与箕坐。

让人饶有兴趣的是,上官6岁当皇后,在她15岁时昭帝即病故,尽管采取“穷绔,多其带”之策,也终究未能让其生出一子半仔。而后来即位的汉宣帝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竟然要叫15岁的她谓太皇太后。所以,上官皇后应该是中国古代年龄最小的皇后与太皇太后。

请看下篇:

(敬请关注近期其它博文)

中国历代美女排行榜(组图)           陈世美果真抛弃过秦香莲吗

朱熹曾诱引二尼姑为宠妾吗?           “性感尤物”夏姬的风流艳事

中国民间独特奇异的婚恋习俗           绍兴师爷真是“狗头军师”吗

皇帝“乱伦”与唐朝的性开放           诗仙李白毕生的最大遗憾

屈原是楚国首席“大巫师”吗           九头鸟何以千古骂名滚滚

楚国曾是世界“第一大国”             张之洞是“负债经营的祖宗”

让“龟蛇锁江”原本为讨好朱棣         老汉口拆白党行骗 

武当山金顶竟是一幅“玄武”图         晚清奇人梁鼎芬的宦海沉浮

武当“真武神像”到底象“谁”?       历史真实丐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