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越楚博游八极文化七卦文化 |
文/越楚
今年的端午节,首度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又逢汶川特大地震,近七万人遇难、一万八千余人失踪。由此,笔者建议:今年端午节,我们应该泛龙舟去祭送大地震中遇难的亡灵。因为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南方水乡,龙舟的原始“角色”便是“迎魂舟”或曰“归魂舟”,相当于今天殡仪馆的灵车,专司运送亡灵升天的神圣使命。
中国南方自古就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尤其盛行于吴、越、楚,或祭祀屈原,或祭祀伍子胥,或祭祀曹娥,或为去邪祟、攘灾异,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表达着人们内心的一种良好愿望。
古代南方稻作民族大都地处水乡,大约在七八千年前就形成水上祭祀的风俗。赛龙舟实际上是水上祭祀的遗俗。
本博《“龙凤呈祥”的千年误解》一文中曾说到:在以凤鸟为图腾崇拜的古代南中国,龙只能充当神使鸾凤的随从、座驾或奴仆。屈原的辞赋中,凤与龙各出现过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如“驾八龙蜿蜒兮,载云旗之委蛇”,“驾者”是鸾凤,龙则是“马拉车”的角色。之后,富具想象力的南方人,又让龙(龙舟)充当起“迎魂”的角色。
古时南方水乡多以舟楫代步,人们相信人死后,其灵魂将会回到云水之间的“雁鹅村”,故需有迎魂之舟渡之。于是便形成一种迎魂舟与迎魂鸟的葬俗,即鸾鸟祖母将在人死时派鸾鸟使节——迎魂鸟迎接人的灵魂去“雁鹅村”,而那迎魂舟的角色就只好委屈龙去充当了。西汉贾谊曾在长沙作《服鸟赋》,写的便是这一风俗。
泛龙舟竞渡的盛行,自然与纪念屈原有关。相传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后,许多百姓争先恐后划船去打捞屈原尸体。之后每年五月初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而实际上应该是人们按习俗用迎魂舟(龙舟)祭送其灵魂归葬。《续齐谐记》则说屈原投江后,楚人祭奠他的物品都为蛟龙所窃,楚人便改用蛟龙最害怕的五色丝及楝树叶包成角粽祭奠屈原,于是形成端午食粽之俗。吴地(江苏一带)龙舟竞渡纪念伍子胥,浙江一带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其实都离不开迎魂舟之古俗。
今年端午节,让我们泛起龙舟,为大地震中的死难者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