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乡(四)
你说自己对家乡的真正认知、了解,是外出之后的事。
记得上军校时,结识了一位白头发的老教官,祖籍绍兴,但从未到过家乡。老教官曾向你打听家乡的徐文长是否还有后人,并给你讲了几个徐文长的趣事。
你心里暗暗地吃了一惊,原来小时候那个“何秀才”讲的“徐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文长,是尔乡位列中国历代“十大画家”之一的“青藤道人”徐渭是也。
于是,暑假中专程去了一趟徐渭的“青藤书屋”。听罢讲解员的介绍,又买了几本有关徐渭及越州城的书。读着读着,就禁不住为徐渭的悲惨人生而叹惜,为他的诗文书画成就和耿介品格所折服。
徐渭一生坎坷曲折,充满着伤逝的悲怀,落魄的惆怅,追索的辛酸。但他却在极度的失落中靠笔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成为明代后期一位品格突出、个性强烈的杰出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诗文奔放自然,一反“八股文”萎靡之风,被后人列为明代第一。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真正开宗立派影响后世却是绘画。他开拓了明清乃至近代文人画的一片新天地,其画派对后世画坛具有极大的震动。郑板桥专门刻了一方“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的印章,表示对徐渭由衷的崇敬。
其实,繁衍于于越之地、吃着兰香馆“厨诗”做的饭菜长大的越州城,何止出了一个徐渭。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名谋、名士、名女。
越州,地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时是越国的首都,秦时即置山阴县,唐时并置会稽、山阴两县,宋降即扩为绍兴府治,至清朝,与宁波府、台州府合称为浙江“下三府”。这里山明水秀,四季分明,人灵地杰,春秋时的越王句践,辅佐句践称霸的“越国三大夫”范蠡、计倪、文种及西施、郑旦,两汉时期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王充,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大诗人贺知章、陆游等都出于斯。
至近现代,土壤丰腴的绍兴更是宗师、巨匠迭出。
被列为“中国历代十大画家”的除明朝徐渭外,还有明末清初的陈洪绶及清朝的任伯年。“狂士”陈洪绶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大师,其代表作有《屈子行吟图》、《归去来图》和《六逸图》等;任伯年则在上海开创了“海上画派”,对从清末到现代的中国画演变发展,起到了桥梁和标帜作用。
被列为“中国历代十大思想家”之一的一代宗师王阳明,不仅曾隐居于会稽阳明洞中,其祖籍余姚亦长期隶属于越州。他的“知行合一,即知即行”,是专治朱熹“知先行后”流弊的,与朱熹理学一分高低,他倡导“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其学说曾东渡日本至今流传不衰。余姚的另一位思想和哲学大师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子并称“清初三大思想家”,他提出“气在理中”的唯物主义观点,成为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由主观唯心论向客观唯物论过渡的重要环节。经过黄宗羲和绍兴的另一位思想大师刘宗周(蕺山先生)的努力,终于使中国古代哲学驶入了近代机械唯物论的河道。
还有史学大师章学诚,其《章氏遗书》即后来的巨著《文史通义》;一代文坛巨擘鲁迅及胞弟周作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巾帼英雄”秋瑾,等等,实在不胜枚举。
又有“无绍不成衙”之说。绍兴自古多谋士,以足智多谋的名谋辈出而扬天下,尤其是在清朝年间,越州籍的谋士更是遍及大小衙门。
从典籍、传记中,你似乎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故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