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乡(五)
于是,你便不断地挤出时间回故乡,十分虔诚地一次又一次去朝觐故乡的山山水水。
你出生地的石门槛已不见了踪影,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也污染得异味刺鼻。
府山东南麓,在那堵曾救你一命的断壁残墙处,已新修了越王台和越王殿,漫步故地,望着如织的游客们,你的内心沉甸甸的,那染有你几滴鲜血的残垣已荡然无存,先祖爷句践的废墟已成为仿古的现代建筑。你想,万一有一天有玩童不小心再从山上滚下来,已是没有什么断壁残墙可挡了。
鲁迅故居旁的咸亨酒店由一个变成了几个,由小店变成了大酒店,周围遍布的娱乐休闲场所,是鲁迅作品中未曾出现过的,而鲁迅笔下的地名和人物却成为地产品商店中的产品商标,什么“七斤嫂乌干菜”、“鲁镇浆鸭”、“闰土乌毡帽”、“孔乙己回香豆”等等,似乎显得商气太重了些儿。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一束乌干菜,准备留着慢慢地闻香,一时还不一定舍得吃。
重回故里,故里已旧貌换新颜。浣纱江畔重修了西施殿,前往拜谒的不乏新一代的“浣纱女”。江面上新修了一座大桥,却冠名“西施大桥”。你说,让各种车辆及过往行人在一个“纤纤女子”身上而过,使“浣纱女”从此生活在一片吵闹声中,这实在是一种罪过!不远处的范蠡岩上的古松已失去了往昔的翠绿,不知长眠于九泉下的范大夫对此有何感想。
踏在北厅村散发着淡淡牛粪味的小路上,你仿佛走进记忆里的灌木草丛,走进遗落在故乡深处的童年和少年。你飘飘然地去畅饮山涧石缝中汩汩而涌的滴滴清泉,去咂咂吮吸蒙蒙雾霭中溢出的淡淡芬芳,去捡回儿时坐在牛背上、泡在水塘中的那份天真烂漫。
走着,走着,总觉得小时候的路要比现在宽得多,光着赤脚走也很干净,很舒坦。而今,这路又窄又脏,穿着皮鞋也是步履艰难,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到牛粪堆上了。
村里那朝北大厅四周的厢房已倒毁大半,本姓族人大都选择较为平坦的坡上修建了新房,或三层楼,或四层楼,还有几个带小花园、贴着琉璃瓦的豪宅,只留下这孤独的大厅。晓风吹过,空屋萧瑟,偶有几声犬吠,时闻旧梁作响。人去楼空,满目疮痍。
你在大厅内独自踯躅徘徊,虽然旧貌不再,但履痕犹在,脑际中不时浮现当年大厅内那喧闹的情景,正是“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带着落叶一般的叹息,来到“里山外塘”,站在小时候为伙伴们讲故事的塘坝上四处环顾。只见田埂上的李子树不见了,雾浓山上的桃树不见了,小时候用来充饥的桃子、李子再也吃不到了。雾浓山上矗立起一个水塔,村里人已用上了自来水。
你曾做过十余年梦的那间小屋已被家兄改成制袜车间,尖顶不见了,上面又加了一层。昔年用浆糊瓶改装的灯光微弱、摇曳不定的小煤油灯早已变成一盏盏款式各异的白炽灯或荧光灯,但似乎失去了小煤油灯黄昏而又如雾般的迷蒙和遐思。
入夜,稻田里如鼓的蛙声,山上啾啾的“纺织娘”叫声,又加上了沙沙的电袜机声。
全村人都在开家庭制袜厂,都在忙着赚钱。因而,小时候的伙伴们遇到你,总是先一阵惊喜,再递上一根烟,泡上一杯从自家铁锅里炒出来的绿茶。寒嘘中问得较多的是官至几品,每月拿多少钱,似乎少了几分昔年的亲情。常常是谈不上几分钟,就匆匆地去忙袜生意去了。
村子里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姑娘已一个都认不得了,玩童们更是把你当作来自异乡的客人。
每次回故乡,都带着一丝浪漫的奇想,但一踏上故土回归现实,却有许多的无奈,许多的失落,还有许多的遗憾。于是,总是带着一种失落,一分无奈,一丝遗憾,匆匆地踏上归征,让梦和乌干菜成为唯一的行李。
过不多久,又会不时做关于故乡的梦,为远离故乡而感到失落,感到无奈,感到遗憾。于是,还是不断地找机会回到故乡,复又带着新的失落,新的无奈,新的遗憾,回到异地。
但以后还会不停地回去,直至老终,还在嘱咐后人把自己的骨灰埋到家乡的那座山上。
也许正是有失落,有无奈,有遗憾,才让人觉得故乡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崇高,多么的美好!如果没有失落,没有无奈,没有遗憾,故乡也就变得那么的平淡无奇了!
说到这里,你的梦乡该打住了。天空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打得玻璃一片模糊,月亮躲进了云层,星星消失了,风儿在夜空中行走,由远及近,似乎是从故土的那座毓秀山长途远旅而来,带着一丝故乡的泥土气息。于是,你的眼睛又开始湿润了。
耳边依稀听到风儿在轻声细语:别在异乡哭泣,赶紧回一趟家乡,听听故土的春雨声,顺便捎带一束乌干菜。
春雨潇潇,下个不停,像扯不断的丝。雨丝长,思乡情丝更长。
你说:今夜又无眠!
(
插图一、二系“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