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城市当代舞蹈团主办的首届“城市当代舞蹈节”将于2017年11月21日至26日举行,六天里共十五台节目分别在香港的五个剧场内上演,到时肯定让前来观赏节目的观众目不暇给之余,要“疲于奔命’也不为过。近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以现代舞为主体的展演活动,比如在贵阳的“贵州现代舞周”、在杭州的“杭州国际舞蹈节”、在太原的“山西省大学生现代舞展演周”、在上海的“培青计划”和在北京的“扶青计划”“中国舞蹈十二天”“国际新舞蹈艺术节”等,差不多到了花多眼乱的地步。我可以说是这种情况的始作俑者,于1999年就在北京策划了“北京现代舞展演周”,这个活动在2003年因为非典疫症而停止,却在2004年以“广东现代舞周”的面貌在广州出现,然后2008年在北京重建“北京舞蹈双周”,期间也欣喜地看见,现代舞在中国舞蹈发展里,影响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位资深的现代舞策展人,我认为展演不只是把各式各样的作品招聚起来,找个地方进行表演便堪足够,还需要小心梳理舞蹈背后的文化发展脉络,为编创者进行推介,为作品进行分析,才能把活动建设成一个对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有受益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展演活动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定位,如此观众才能了解为什么必须有这样的舞蹈展演,才能更深刻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明白舞蹈节的意义。
“城市当代舞蹈节”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成为代表中国、面向国际的现代舞展演平台。如今在中国国内的现代舞展演活动,大部分是以展示外国的作品为主,目的是给中国观众一尝外国口味的机会。但在香港,外国的节目几乎每天都有,有些周末甚至会有四到五台现代舞同时上演,弄一个现代舞展演活动,其实和平常的周末差不多,如果没有非常不一样的目标,便不如不做。恰恰今天国际上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崛起,任何一个以‘国际’为名的艺术节或舞蹈节,都希望引进来自中国的节目,而各类型表演节目中,现代舞没有语言隔阂,没有太多布景道具,是最合适演出于国际性的艺术节场合里。因此许多胸怀国际视野的策展人都曾不止一次问我,在哪里能够很方便地观看各式各样,来自中国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现代舞?
香港是最适合担任展示各式各样中国现代舞的地方,一方面它有充分的国际资源,包括拥有更多的英语人才,方便联系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保持对外渠道畅通;另方面它有成熟的本土资源,包括政府的财政支持和观众的热情参与。加上城市当代舞蹈团三十多年来巡演于国际舞台,建立了宽广的人脉关系,并二十多年里协助中国大陆现代舞的发展,如建设“广东现代舞周”“北京舞蹈双周”以及包含二十多个城市的“天下驿站”联盟等,可说是非常熟悉中国大陆的现代舞,也因此占据了整个中国和国际现代舞链接的枢纽中心位置,成为代表中国现代舞面向国际的最佳主办机构。
首届由城市当代舞蹈团主办的“城市当代舞蹈节”,以‘东亚’为主题,内容主要展现中国地区的作品,辅以受中国文化影响,属于中华文化体系的日本和韩国地区的现代舞。六天的盛会里献演15台节目,分成三大板块展出:“亚洲舞团展演”、“东亚舞蹈平台”和“聚焦香港”。
“亚洲舞团展演”板块里有五台节目:
1·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演出《证言》
2·日本新泻无设限舞团演出《妮娜——祭品物质化》
3·韩国大邱当代舞蹈团演出《拜月犬·观象》
4·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演出《冷箭》
5·山西太原华晋舞剧团演出《当我们遇见孔子》
“东亚舞蹈平台”板块里有七台节目:
1·“上海篇”——谢欣舞蹈剧场演出《一撇一捺》
2·“台湾篇”——赖翃中《守》、简麟懿《囚》、刘彦成《再见吧!兔子》、许程葳《礼祭》
3·“日本篇1”——《一·支》、《生于彼,长于斯》
4·“日本篇2”——《浑沌》
5·“韩国篇1”——《生·克》、《飞》、《无声语》
6·“韩国篇2”——《身体演奏会》、《美尾道来》
7·“珠三角篇”——艾伯特·加西亚《四条腿虽好,两条腿更棒》(澳门)、
麦卓鸿《再造》(香港)、何其沃《烂柯》(广州)
“聚焦香港”板块里有三台节目:
1·盘彦燊《看·不见(城市)》、李德《这就是》、黄碧琪《太平山街71号》
2·李伟能《回声折叠》、陈晓玲《第十六天》、周佩韵《馨香》
3·黎德威《犊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