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现代舞的困思之三——本质和原型的混淆

(2015-11-30 18:44:50)
标签: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对现代舞的困思之三——本质和原型的混淆 依莎多拉·邓肯--现代舞的原型?

 

三年前(2012年),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一位同学观看了一些现代舞的演出,觉得现代舞总是表现‘痛苦茫然’,然后又听我的讲座,提到现代舞没有‘原型’,不能用一个‘框框’去衡量不同的作品,因此产生一份‘困思’:现代舞者们不断去表现‘痛苦茫然’的内容,那‘痛苦茫然’算不算是现代舞的‘框框’?其实如果同学真正多看现代舞的话,自会发现现代舞除了‘痛苦茫然’之外,还有‘欢愉幽默’、‘唯美抽象’甚至‘搞怪无厘头’等内容和表现手法,所以‘痛苦茫然’不是现代舞的‘框框’,是不辩自明的。

不过,透过同学的这份‘困思’,显示了一般人对艺术‘原型’和艺术‘本质’之间的混淆,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分析一番:

历史上的现代舞,尤其是中国的现代舞作品,大部分内容和表现都是‘痛苦茫然’,使同学误以为现代舞的‘原型’就是‘痛苦茫然’,而现代舞者们都被束缚在‘痛苦茫然’的‘框框’中;实际上,当今大部分现代舞之所以‘痛苦茫然’,是艺术‘本质’中真实感受这个‘时代’所致。现代舞的‘本质’之一,便是要反映对‘时代’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而当现代舞蹈家们真正诚实并勇敢地,面对今日社会的状态和人们的处境,那‘痛苦茫然’便成为现代舞不可逃避的面貌了。有什么样的时代社会,就培养出什么样的舞蹈家,也必然呈现出什么样的现代舞。

可能被‘困思’烦扰的同学会继续探问:如果‘痛苦茫然’是现代舞对‘时代’感受的必然后果,那‘时代性’这件事是否便是现代舞的‘框框’呢?这个问题,便牵扯到我们在艺术创作时,最容易混淆的‘原型’和‘本质’之间的差别了。

艺术的‘原型’,是指艺术最理想的一种内容和形式,所有同类艺术品的呈现,都以趋向这个‘原型’为目的,评定一件艺术品的优秀程度,便以‘原型’为典范,以这件艺术品能否贴近‘原型’为标准。比如想到芭蕾舞的‘原型’,大家的脑海里就会出现站在脚尖鞋上的女舞者,小小的脑袋、长长的手臂、腿和脖子,而一个希望成为芭蕾舞者的女孩子,便努力把自己琢磨成这个‘原型’的样子,就算不能完全复制,也是越贴近越好。

艺术的‘本质’,指的却是艺术本初存在的目的和状态,艺术家了解了某一类型艺术的‘本质’,便能遵从艺术的规律,延展出属于该类型艺术的不同面貌和风格的作品。再以芭蕾舞为例,当我们真正了解芭蕾舞,便知道它是一种从欧洲宫廷里发展而来,目的是呈现高贵和优雅的动作艺术,也可以说,芭蕾舞的‘本质’,便是呈现人类的优雅和高贵。历史上伟大的舞蹈家,掌握了芭蕾舞的‘本质’,才能够编排出有创造性的芭蕾舞作品。

可以说,艺术的‘原型’,其实就是艺术品的‘框框’,限制着艺术成品不要出轨;而艺术的‘本质’,却是艺术品创作的‘出发点’,从这里出发,把艺术带往各式探索之路。还是以芭蕾舞为例,芭蕾舞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通过《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胡桃夹子》等经典作品,建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型’,也成为了芭蕾舞自己的‘框框’;可也有当代的舞蹈家,真正了解并掌握了芭蕾舞的‘本质’,希望突破传统遗留下来的‘框框’,创造具有芭蕾‘本质’的舞蹈,他们新编的作品,保持了优雅和高贵的‘本质’,却跟传统芭蕾舞的面貌有很大区别,我们因此给这些作品另一个名称,称之为‘现代芭蕾’或‘当代芭蕾’。

如果用艺术的‘本质’和‘原型’来检验,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中国民族舞蹈建立了许多‘原型’,却没有‘本质’方面的研究。在学校里,通过老师专家们的采风,建立一套又一套的民族舞蹈教材;舞台上,通过表演名家的创造,建立一个又一个民族舞蹈形象,比如陈爱莲的《春江花月夜》、杨丽萍的《雀之灵》、黄豆豆的《秦俑魂》等,尽都属于民族舞蹈的‘原型框框’,同学们跟随老师专家学习教材、模仿表演名家形象,却对中国民族舞蹈的‘本质’,不甚了了,以致学生们创作民族舞蹈时,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况:过度创新,容易被批评为破坏民族舞蹈的‘原型’;跟着老师名家的路子走嘛,又被认为没有创意,离不开原来的‘框框’。

现代舞却刚好相反,只关注‘本质’,却无视‘原型’。现代舞的‘本质’,在所有艺术共通的求真、求善、求美之外,更强调作品的个性、时代性和原创性,可这些对现代舞‘本质’的认识和追求,从来没有一个典范的‘原型’可供参照。从最早期先驱的依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和露芙·圣丹尼斯Ruth St. Denis算起,玛莎·格兰姆Martha Graham、多丽丝·韩福瑞Doris Humphrey等建立了各自的技巧体系,她们的学生如默斯·肯宁汉Merce Cunningham、保罗·泰勒Paul Taylor等反对老师的体系而另行提出不同的观点,再到他们的学生如泰瑞沙·布朗Trisha Brown, 史提夫·帕克斯顿Steve Paxton、皮娜·鲍什Pina Bausch等更勇于说‘不’而创造更新鲜的艺术概念,现代舞不断推陈出新,却一直保持着对个性、时代性和原创性的‘本质’追求。

现代舞和中国民族舞蹈,两者最大不同之处,是现代舞掌握‘本质’,而中国民族舞蹈讲究‘原型’。掌握了舞蹈的‘本质’,从‘本质’出发,可以延展出各种风格面貌的可能性;而讲究舞蹈的‘原型’,则殊途同归于一个终极理想的‘原型’,免不了成为所有同类型作品的模式框框。同学不明白艺术‘原型’和‘本质’的分别,认为许多现代舞‘痛苦茫然’,一定是有一个痛苦的‘原型’,掉进了这个茫然的‘框框’,却不知现代舞者只是遵循着艺术的‘本质’,真实地感受时代,有感而发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