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中的彼得·小话

标签:
文化舞蹈现代舞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杂谈 |
黎海宁为城市当代舞蹈团编创的《孤寂》,将于12月11、12日(星期五、六)的葵青剧院首演。香港的现代舞观众很久没有欣赏这位香港殿堂级编舞家的新作品了,所以都对这部《孤寂》翘首以待,据说宣传一出,门票去的飞快,想看节目的朋友,要趁早买票哦!
《孤寂》吸引我的,除了编舞黎海宁和那帮绚丽的城市当代舞者之外,还有一位我一直非常欣赏的多面手艺术家——彼得·小话Peter Suart。他将会为《孤寂》创作音乐、设计布景,更将在节目中客串演出串連整个小说【百年孤寂】和舞剧《孤寂》的角色:吉卜賽智者麥魁迪 (Melquíades)。
我在三十年前便认识彼得·小话,当时我为城市当代舞蹈团创建了香港第一个黑盒子小剧场——城市剧场,邀请表演界的各路英雄演出,其中便有一队让我特别难忘的音乐表演组合“盒子”。这个组合只有两人:一位是披头散发,把现代音乐玩得出神入化的香港怪才龚志成;另一位便是来自英国,对各种乐器无一不精,又温文儒雅充满诗人气质的彼得·小话了。
犹记得“盒子”乐队第一次在城市剧场里演出的情景:表演场地摆满各式各样乐器,龚志成像疯子一样狂飙在小号、大号、小提琴、大提琴、长箫、笛子之间,彼得·小话却安静地坐在一角,围着他的是键盘琴和奇形怪状的各种敲击鼓具;而一种原始狂野,又迷幻神秘的声音,就这样充斥在剧场里,并冲击着我的神经。其后多年里,我曾和龚志成和彼得·小话合作多次,都有着很不错的成绩。阿龚(龚志成)主要是为我提供刺激的音乐创作,而彼得·小话除了作曲之外,还曾经在我的创作中粉墨登场,更替我的书本【舞者不惧】设计封面,充分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彼得·小话是英国人,80 、90年代曾长居于香港,如今则在英国、香港两边走,从事剧场演出、音乐出版、插图绘画及文化讲座方面的工作。作为艺术工作者,他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一种超然于族群、类别和各种圈子的态度。他可以和最前卫的狂人合作、可以和最保守的商人合作,当然更可以和我这种没有定式定型的现代舞合作。记得2006年为了编创舞蹈《365种是还不是东方主义》,我和彼得·小话一席深谈,之后决定邀请他为舞蹈创作音乐;许多朋友奇怪我这个关于‘东方主义’的作品,为什么会邀请一个英国人来作曲,却不知道,这样一位有着开阔胸怀,却选择在东方生活的西方人,才是最能明白‘东方’和‘西方’之间苦涩和乐趣的人呢!
这次他在《孤寂》里演出一位魔幻般的吉卜賽智者麥魁迪,在舞蹈剧场殿堂级编舞家黎海宁的手中,会有什么石破天惊的表现,我可能是其中一个最好奇的观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