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的父亲是阿波罗?(中)

(2014-10-10 17:53:29)
标签:

文化

舞蹈

现代舞

在古希腊的历史中,俄耳甫斯是真有其人,可身世不详,只知道他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文学家;创造古希腊神话的诗人们,却对俄耳甫斯的出身有许多不同说法,其中最流行的版本说:他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但另一个更吻合古希腊文化精神和神话象征意义的版本是:俄耳甫斯是众神之王雷神宙斯的儿子。

凭什么说俄耳甫斯的父亲应该是宙斯而不是阿波罗?原因比较复杂,也关系到古希腊神话的背景,需要比较耐心的解释,便容我细细道来:

我们对古希腊神话的认识,源于早期希腊诗人们所创作的诗歌内容,其中保存最完整和最具有权威性的,是生活于公元前8至9世纪的诗人荷马Homer写作的【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和同时代的诗人赫斯俄德Hesiod写作的【神谱】Theogony。可是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根本没有出现过俄耳甫斯的名字,要到公元前6世纪时,才在诗人伊比库斯Ibycus和品达Pindar的诗歌里,发现俄耳甫斯的踪影。

伊比库斯和品达对俄耳甫斯的描述,都只是片言只语,更从没有提说过他是阿波罗的儿子。首先把俄耳甫斯描述为阿波罗儿子的,是一本涵盖记录所有古希腊神话传说的钜著【图书库】Bibliotheke。这本书名义上是由公元前2世纪时的希腊学者阿波洛道鲁斯Apollodorus所撰写,但内容中却包含发生于罗马帝国出现后(公元1到3世纪)的事件,所以大家都把【图书库】看成是罗马帝国学者们冒充古希腊文化历史的‘伪书’,而把撰写【图书库】的作者称为罗马的‘伪阿波洛道鲁斯’Pseudo-Apollodorus,以别于真正的古希腊学者阿波洛道鲁斯。

对于今天的老百姓来说,罗马帝国继承古希腊城邦的发展,都是今天西方文化的源头,分别不大。可是深入了解罗马帝国和古希腊城邦的文化后,我们会发现两者对生命态度和生活价值观有根本的区别。虽然他们都非常重视身体和物质世界,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崇尚身体物质的原理和逻辑,而罗马的征服者则更崇拜掌握身体物质后的力量和武功,因此在创造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故事和人物时,罗马的学者和古希腊的诗人之间便出现了许多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情节。

阿波罗这个著名神祗的身份和性格转变,最能展示古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之间的纠缠不清。毫无疑问,古希腊的诗人和罗马的学者都强调社会中男性的优越感,而把代表男性美的阿波罗奉为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可是古希腊的诗人们歌颂阿波罗,却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太阳神’来崇拜。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是赫里乌斯Helius,高大威猛、头戴金冠、身披紫袍,每日驾着驷马黄金车横过天际,而阿波罗在古希腊诗人心中是‘光明之神’,执掌着艺术、预言、医药等正能量,以英俊优雅而充满灵性的形象出现。更重要的,是阿波罗和他的同胞孪生姐姐阿忒米尔斯Artemis分别代表了男性和女性的至正至纯一面,阿忒米尔斯被奉为狩猎之神,代表女性的独立、自由和贞洁,在西方文化中,成为女性主义及女同性恋者的象征,而英俊优雅的阿波罗,就自然成为男同性恋的重要符号了。

在古希腊的神话著述中,阿波罗是如此洁身自好,从来没有乱搞男女关系的消息,可是到了罗马人撰写的关于希腊神话的书本里,阿波罗变成‘太阳神’,而且性欲特强更男女通吃,实在让人吃惊。比如传说阿波罗喜欢上河神艾姆布拉苏斯Imbrasus的女儿俄茨耳罗厄Ocyrrhoe,在追逐坐船逃跑的女孩的时候,把船变成石头,又把船上所有人变成鱼;又传说阿波罗喜欢上拉比泰Lapiths国王荷普修斯Hypseus的女儿昔兰尼Cyrene,当姑娘不愿意跟随他时,把姑娘挟持上天鹅战车,带到利比亚Libya,并向世人展览这个被视作猎物的姑娘;又传说阿波罗喜欢上年青英俊的男孩悉帕里索斯Cyparissus,男孩逃避到叙利亚Syria的奥伦提斯河Orontes River,便把男孩变成了一棵柏树等等。

每次看见希腊神话中有关阿波罗的妻儿子女和强征暴敛的描述,犹如读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本来孤高傲洁的林黛玉忽然劝喻贾宝玉要好好读书,争取功名,虽然只是小说情节,可是角色性格的转变,怎样都觉得不对劲。罗马学者对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几经改造,加油添醋,凸显了这位‘光明之神’的威权和力量,也符合了罗马人心目中男性应该如‘太阳’般地让人难以直视。但也因为这样,这位属于罗马人的‘太阳神’,却跟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越行越远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