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飞文章:〖他把思想安放在跳跃的身体中——桑吉加〗(上)

(2011-06-12 09:55:52)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文学文化双月刊【舍客】于今年4月号策划了现代舞专辑,刊登了六篇文章,其中我特别喜欢由特约记者潘飞负责访问和撰写的,关于我和桑吉加的两篇文章。文字的篇幅很长,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潘飞撰写的他对舞者的印象,第二部分是一份访问纪录,记载了舞者对各种现代舞议题的思考和答案。今、明两天先登出关于桑吉加的那篇文章,然后再来处理曹诚渊吧。

 

                ************************************

 

潘飞文章:〖他把思想安放在跳跃的身体中——桑吉加〗

 

    喜欢现代舞的人,一定对《那一年 这一天》、《无以名状》、《前定的暗色》、《火柴人》这些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舞作品不会陌生。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作品的编者是谁呢?这些作品又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在什么环境中诞生的呢?当那触动心灵的舞蹈令你有如受到火的炙烤与冰的面膜,你会去挖掘这舞蹈背后的故事吗?你会有要与舞者、编舞者对话的冲动吗?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然这些作品的有效性将被存疑?其实要走进舞者与编舞者的内心,看起来是件很困难的事,但如果去尝试,未必不会有意外的收获与可能。比如我们刚说到的这些有名的舞蹈作品,它的作者就是桑吉加,一位在现代舞领域中备受注目的创作人。现代舞圈子里的同行和朋友都喜欢亲切地叫他“桑巴”,而不是:桑吉加。似乎桑巴是个更有魔力的舞蹈的符号,它可以让创作者起飞一样,也让国内的现代舞,多出一种语汇。

 

因为热爱自由地释放而选择现代舞

 

    在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见到桑巴,其高大魁梧的身影倏地撞入眼帘,让我不禁感慨:实在是人如其名——一米八几的高个儿,因长年习舞养成的潇洒气质,让他的每一步每一行都饱溢着西部男人的力量——挺拔而刚强。可是,当我们就现代舞展开交谈,他文雅的语气、谦恭的姿态以及时不时不经意间加上的英语语助词“恩哼”,又透露出他特有的柔软和温情一面。

    采访过程中,与他细聊学习、推广现代舞的从艺历程,言语之间对于现代舞的深邃理解和用诠释无不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只有当一个人全身心的喜爱、投入并为此孜孜不倦,他才能深谙他所从事的任何行当其中的趣致、伦理和况味。

    虽然距离动辄回忆往事的年纪尚远,可是,仍然可以这样说,桑巴的习舞之路颇具几分创奇色彩。

    中国的现代舞并没有形成民间舞、芭蕾舞那样大规模的普及度,从艺者并不多,而在这小众的群体之中,桑巴身上的藏族身份更是加重了外界对他的好奇和关注。甚至,这为他莫名赢得了“中国藏族现代舞第一人”的称号,然而,在桑巴自己看来,藏族血统并没有对他学习和表演现代舞有太多的促发作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有座著名的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桑巴的老家就在这附近。在十二岁之前的时光里,幡旗经鼓、磕长头的香客、虔诚的诵经声……构成了一个少年的全部生活。直到1986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一群挑选苗子的舞蹈老师的突然出现,才使这个藏族少年的命运有了转机。当他脱下笨重的马靴,穿上轻盈的舞鞋,与舞蹈的结缘便有了开始。

    尽管他长手长脚,先天条件优异,可是,桑巴清楚地记得:他的胯是伴随着泪水,硬被老师拉开的。因为同班的大部分孩子出身世家,已能够在把杆上听着口令娴熟的做出‘一位全蹲,一位半蹲……’的动作,而只有他是丑小鸭,课堂上教的动作与他们在草原上随心所欲的“锅庄”有着很大的区别。“那时学跳各种民族舞蹈,每一种都有它固定的动作和套路,你只能一招一式跟着学,当个模仿者,这样的舞蹈缺少自我,缺少对个体的生命的思考。”桑巴说。

    经过六年的勤学苦练,桑吉加成长为一名能够生动表演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优秀舞者,并在桃李杯比赛中初露锋芒,斩获民间舞十佳演员奖等奖项。如果留在母校任教,桑巴完全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民间舞教师。可是,命运再次在转角处找到了新的方向。正如桑巴自己所言,“人生总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十字路口,在这个时候,指引我做出抉择的是那颗追求自由的心。”

    1991年,广东现代舞团到京演出,桑巴去观摩,顿时被现代舞自由的样式,能极大展露生命的爆发力的舞蹈风格深深吸引。他说“我要跳这样的舞蹈!”舞蹈应该是有生命,有情感,应该是自由的!1993年,他抛弃掉学业,毅然收拾行囊南下,加入了广东现代舞团。尽管拥有民间舞的底子,可是,要完成两种完全不同舞种的转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常年接受讲究刻板套式的民间舞训练的他,要投入到以“释放自己”为精髓的现代舞中,第一个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抛弃过去的沉重自我。

    于是,他疯狂地利用一切时间练舞,像一个陀螺,在疾速的旋转中将往昔的“我”全然甩出去,完成蜕变,这一过程有如置身在炼丹炉里的孙悟空,那种被熊熊烈焰烧灼的痛苦,唯有自知。蚕蛹化成蝴蝶,一切付出也终于迎来回报。1996年,他获得“第七届法国巴黎国际舞蹈大赛”现代舞男子独舞金奖,这一奖项也为他带来“最完美的舞者”的国际荣誉。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扑朔》、《晃》、《一九七九》、《同志》、《静静地坐着》等也应邀参加世界各地的展演、巡演。

    大概向往自由是所有藏族人的天性,这种性格促使桑巴选择更接近自由——无论从肢体还是灵魂的现代舞。当中国现代舞还属方兴未艾,远远未成气候的萌芽阶段,他的选择自然会令旁人大惑不解。因此,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相当勇敢的人,这种勇敢不仅表现在他敢勇于打破自我,挑战成规,还表现在他在大师面前的从容气度。

 

携同舞者穿行在舞蹈思想的监界

 

    2002年,二十多位顶尖艺术大师组成的世界级评审团为“劳力士艺术大师启蒙计划”在全球众多舞蹈家的资料中评选出三位候选人,最后由舞蹈界泰斗威廉·弗斯特(William Forsythe)亲自面试选出一人作为自己的入室弟子,赴德学习编舞。在面试场上,当大师问他“你想跳一段什么舞给我看?” 与其他谦逊到亦步亦趋的参选者不同,桑巴大胆地回答道:“我想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两个小时内,您编一段舞给我,然后我再根据您给我的元素再编一段舞给您,我们都来即兴的,可以吗?”桑巴在权威面前的无畏和热情,以及对于现代舞的热爱和才情打动了大师,于是他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也成为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舞蹈家。

    桑巴在2003年底到德国学习,本来是以一年为期,却因为威廉·弗斯特的挽留,一呆就是3年。从学徒到演员到排练助手,随着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周游列国,三年的欧洲游历大开桑巴的眼界,现代舞技艺与思想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6年,许多国际知名艺术团体表达了希望他能够加盟的愿望,桑巴再次处于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然而,他再次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回到祖国。就像桑巴自己描述的那样:“在我的生命中有两样最重要的寄托:一个是现代舞,它是吸引我不断前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动力;一个是家乡,它是承载我人生经历,使我能够回望的心灵依托。”

    多年的“向外求学”,桑巴在现代舞专业方面取得了不少真经,认为现代舞的“解放思想”其实就是做一些“反常态的艺术生活”。在他回国之后,他逐渐完成着从舞者到编舞的转变,先后有《无以名状》《火柴人》等作品出自他的创意,这是他从威廉·弗斯特那里学到的营养:“别陷在自己的位置,看不到面前的演员,他们不应当成为你的工具,要试着把他们的个性拿到你的作品中来。”

    桑巴是个随性的人,这表现在他与舞者的互动中,他从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让演员们看图片,或者给他们一个Idea让他们自己体会,或者干脆就多听听他们讲自己的身体故事。

    桑巴以其对现代舞的执著,穿行在舞蹈思想的监界。威廉·科西曾经评价桑巴是“未被污染的水”,这话在我眼观了他的作品和其深入交谈之后更得以深刻地印证。他不是个善谈的人,他的话语更多是舞动着的肢体,他将他的所思所想都安放在了舞台上的跳跃的身体中。他常会忘记“我”的存在,甚至忘记时间,以及时间在身体上的划痕,他满心欢喜地投入在释放中——那是属于他,也属于喜爱他的观众的现代舞桥段。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