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中的道具运用(1)
(2010-09-24 12:54:37)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除了最纯粹的抽象舞蹈,如芭蕾大师巴兰钦(Balanchine)创作的交响芭蕾,或现代舞大师坎宁汉(Cunningham)编排的纯舞蹈外,其他舞蹈都或多或少利用一些可以搬运和把弄的道具,为舞蹈设计增添色彩。
咱们中国的传统戏曲里,道具的运用便是无处不在,任何一个角色踏上舞台台板,手上或身上必然有着那么一些道具,从丫鬟的手绢、店小二的抹布、闺女的团扇、书生的折扇、文官的腰带、武将的靠旗、老大妈的拐杖、老大爸的挂须、以至文戏中的水袖和武戏中的各式各样武器,直是蔚为大观。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员如果身上没有了道具,两只手可真不知要往哪里放!而且戏曲里的一桌两椅,虽然是个程式规范化了的布景,可随时被演员们拿来当成了城墙、山石、卧床、凉台等,其实本身就是一件最多姿多彩和变化多端的多功能大型道具。
大概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许多‘中国式’的现代舞也特别喜欢让演员把玩道具,如何以183种方式把玩一把扇子、或276种方法摆弄一条手绢,或者如何穿衣脱衣、如何上床下床,成了中国式现代舞的标志。有时玩得兴起,甚至忘了舞蹈要表达的内容,而宁肯花费大量时间去磨合动作和道具的关系。这当然是现代舞蹈创作的其中一种方式,不能算错,不过如果我们能了解多一点道具在舞蹈中的位置和意义,则可能以后在编舞时,对道具的使用将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认为,现代舞运用道具的方式,最低限度有四种不同层次,分别为装饰性、功能性、象征性和衍展性。四种层次由浅入深,虽然我不会要求每一个现代舞作品中的道具运用,都能达到最高的延展性层次,但舞蹈家,尤其是现代舞的编舞,对艺术境界的向往和超越,还是应该要人望高处走的。
1·道具的装饰性
对道具的要求,最起码是具有装饰性。意思是,一件道具的出现,除了让人觉得好看之外,还要帮助塑造角色。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上,手里拿着一把刀,那这把刀就赋予角色一种特别的个性和意义,舞者是威武的、狠辣的、或是鲁莽的,从手里的刀便可见一斑。在最低层次装饰性的运用里,我们不需要把道具给‘舞’起来,而道具的存在,能够给予观众一种比较丰满的视觉效果和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舞者的角色和舞蹈的内容。
今天中国舞台上的现代舞,充斥着装饰性的道具,这些道具不一定是实在的物件,而更多是服装上那些多余的设计。许多中国编舞家们的品味还是偏向于装饰性,又或是他们害怕动作本身交待不了要带给观众的感觉,便在设计服装的时候,老要在舞者身上挂一片叶子般的裙摆、或缠一根飘絮般的腰带、或头上顶一条长长的辫子。这些多余的服装物料,固然能够增加舞蹈中,或丰盈或飘逸或凝重的感觉,但对我来说,这些附加物,其实都是一种装饰性的道具。
另一种在中国舞蹈中常见的装饰性道具,是在舞台中央架设一个小台。一开始舞者站在小台上展现姿态,然后翻身下地跳舞。这个小台子大概起着承托舞者,让他出出场时能够夺目一点,其他便没有什么大用了,也算是一种装饰性的道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