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播现代舞(2)——云门舞集的例子
(2010-04-29 00:39:10)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在面对热爱舞蹈的年青人、营销界的朋友、投资商三者的质询中,无疑回应第一类的问题是最困难的,因为这部分的年青人都十分可爱,又热情于舞蹈,所以主观上我不愿意跟他们进行激烈的争辩。在他们眼里,世界充满着如他们般喜欢舞蹈的人,只要艺术家们努力进行宣传,在电视上、在户外、在大庭广众之间跳现代舞,那争取观众绝对不成问题;现在中国现代舞的观众那么少,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现代舞者只知道孤芳自赏,躲在象牙塔里,不愿意跟更多的群众接触!
我不知道这些年青人为什么有现代舞者不愿意‘普及’现代舞的错觉,事实上,打从伊莎多拉·邓肯以来,现代舞者们便一直走着教育和普及的民众路线。广东现代舞团主办的「广东现代舞周」中的「青年舞展」,和北京雷动天下主办的「北京现代舞展演周」的本土版,都是广邀不限专业背景的年青人参加;香港、广州、北京三地现代舞团的培训部更是办得轰轰烈烈,成为年青人参与现代舞蹈的自由园地。可是,过去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不得不告诉这些热爱舞蹈,尤其是热爱现代舞的年青人,如他们这类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为数不多,不但在中国大陆如此、在香港如此、在台湾如此、在欧洲和美国等现代先进国家也都如此。
我在三十年前的1980年,就开始带着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到各大、中、小学里进行示范讲座和演出,每年探访的学校数目不一,最多的那一年到过九十九间中学,接触的学生数目不少于七万,学生的反应都很热烈,但他们因为看了一场演出后,就会成为现代舞的观众吗?事实是,如果那七万学生中,有七十个人愿意跟舞团保持联系,多点了解现代舞,我就已经非常高兴了。
是的,以我三十多年来的观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里,能够对人体动作容易产生共鸣,也就是对舞蹈艺术有特别感悟的,是千分之一。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无论任何地方,一千个受过教育的人中有一个是现代舞的潜在观众,这虽然暂时没有办法用任何科学方式去求证,可是通过世界各大先进城市里的人口数目和现代舞观众数目的比例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可信性。香港人口七百万,城市当代舞蹈团的节目可以卖出一千张门票;纽约人口两千多万,是三倍于香港,而一台精彩现代舞的演出,可以在五百座位的乔斯剧院里演出七到八场,卖出三千多张门票;巴黎的人口不足两千万,在六百座位的城市剧场里的现代舞,也可以演出四到五场,卖出接近三千张门票,展现了各先进城市里的现代舞基本观众数目。当然如果有些文化名牌如皮娜·鲍什、威廉·佛赛、或云门舞集等的出现,吸引平时不看舞蹈的人慕名而来,掀起购票热潮,又另当别论。
当然谈到现代舞的基本观众数目,台湾的云门舞集往往被拿来说事,因为据说每年云门舞集在中正纪念广场上的演出,有五万?六万?还是十万人前来观看,可见台湾现代舞观众的数目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包括纽约和巴黎,也证明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现代舞者们‘不思进取’!
可是,台湾的现代舞基本观众真的有那么多吗?其实云门舞集是台湾一个特例,每次演出场场爆满,这自然是艺术总监林怀民的个人艺术魅力,可是云门舞集的出现时机,比如在1976年美国宣布跟中国建交并跟台湾绝交当天,云门刚好正式首演史诗式的《薪传》,内容描绘台湾人从大陆横渡海峡,自力更生的悲壮历史,使云门舞集在那一刻成为台湾人的精神寄托,并在之后,成为代表台湾面向国际,并与中国大陆竞争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面鲜明旗帜。其实在普遍台湾群众的心中,云门舞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现代舞团’,更多的是代表文化主流和国家精神的象征,它在台湾的地位,绝对可比中国大陆的《东方红》和《复兴之路》呢!
其实,如果今天有足够的支持,在中国大陆任何地方,比如天安门广场或上海世博园内进行免费演出,都可以随时招聚十万、二十万甚至三十万人前来观看。这些数以万计的人聚集,看的是什么?能够看见什么?其实什么演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庆典式的‘动人气氛’,在今日经过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洗礼后,中国大陆的演艺界其实不用再羡慕台湾的云门舞集,因为在广聚人气的能力上,中国大陆已经是优而为之了。
回头去看看当今台湾的现代舞局面,云门舞集之外的其他现代舞团的卖票情况,其实跟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两样,就算云门舞集的演出,如果不是林怀民的品牌节目,票房也就一般。这个事实说明,台湾喜欢云门舞集和林怀民的人很多很多,但真正喜欢现代舞的台湾观众,跟其他地方一样,还需要耐心培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