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播现代舞(1)——认清艺术本质
(2010-04-27 16:48:49)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打从三十一年前在香港建立城市当代舞蹈团,并于二十多年前开始进入内地教授现代舞以来,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中国的目前情况来看,能接受和喜欢现代舞的观众还只是一小部分。您认为应该怎样去做到让更多的中国观众去接受和喜欢现代舞?」
提出这些问题的朋友,大部分都是非常喜欢现代舞的观众,他们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希望更多人能够分享现代舞的乐趣;可是许多时候看见艺术家们不紧不急地沉浸在自己的舞蹈世界里,市面的宣传既不多见、观众席里也很少如天王巨星演唱会般的热闹场面,心里自然为这种优秀的艺术品种和艺术家们焦急。
曾经有不止一位热爱舞蹈的年青人,直接跑上我的办公室,语带质问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多做点广告?在电视上啊!在报刊上啊!在地铁车厢和公车上啊!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你们的演出啊!」也有几位营销界的朋友出谋献策,提议我们先做一点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舞’,吸引人们进剧场看节目了,才可以培养他们看‘真正’现代舞的兴趣。最夸张的一次,是陈凯歌和张艺谋的电影投资商跟我见面,意思是看看如何把现代舞变成赚钱的活动,他一开口就问了我两个问题:1·你的现代舞算不算是人人皆知的品牌?2·你愿不愿意把现代舞跟商业结合?
热爱舞蹈的年青人、营销界的朋友和投资商提出他们的质疑和意见,当然各有缘由,也可以看作是为传播现代舞艺术而提出各自的想法。可是他们都忽略了现代舞的本质问题,也不了解现代舞其实是非常个人和个性化的艺术呈现。从本质上来说,现代舞就是一种极端个人的艺术活动,面向的观众群也是以小众为主,所以现代舞的演出都以在小至中型的剧场为主。
当今国际上演出现代舞的圣地如纽约的乔斯剧院(Joyce Theatre)、巴黎的城市剧院(Theatre de la Ville)、伦敦的地点剧场(The Place)等,都是小巧精致,座位都是四至六百左右,很少超过一千的大剧院。当然每年也有一些大型艺术展演活动,如纽约的秋天舞蹈节(Fall For Dance)和下一波艺术节(Next Wave Festival)、法国的里昂舞蹈双年展(Biennale de la Danse de Lyon)和蒙佩伊尔舞蹈节(Montpellier Dance Festival),甚至广州举行的广东现代舞周等,都特意把精彩的现代舞放在大型剧院里举行,但所选取的节目相对比较定型,甚至可称古典保守的作品居多。
当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巨型群众庆典活动,比如北京奥运开幕式和温哥华冬季奥运开幕式,都大量应用了现代舞作为表现手段,可是现代舞再怎样出彩,在群众性的场面中,也就是烘托气氛,呈现些新鲜意念而已;真正让观众热血沸腾的,还是传统的千人操或主流的娱乐歌舞表演。现代舞者在万人聚焦的目光之下,再怎样使尽浑身解数,及不上刘德华或麦当娜唱一首歌,这不是自我菲薄,而是必须明白的艺术本质的不一样性。明白了艺术本质的不同,那刘德华知道他是为了万千粉丝而演戏、唱歌和跳舞,而现代舞者呢?既然知道自己是为自己而舞,就不会为没有万千粉丝而感到失落,反而因为能够通过演出,获得真正的知音而欣喜。
明白了现代舞的本质后,则比较能清醒地回答热爱舞蹈的年青人、营销界的朋友和那位投资商的问题,不会被冲动的情绪和世俗的考虑而迷失了要走的艺术方向。接下来,让我想办法去分别回应热爱舞蹈的年青人、营销界的朋友和电影投资商的质疑和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