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汇报记者尉玮访问桑吉加(1)

(2009-09-02 12:58:09)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城市当代舞蹈团将于9月25,26日在香港葵青剧院演出桑吉加编排的新作《那一年、这一天》,文汇报为此特遣记者尉玮进行采访。我觉得尉玮的文笔生动,能够客观地描绘了今日桑吉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特别转载在我的博客里,与朋友分享。文章比较长,分两天刊出:

 

    尉玮文章:桑吉加的那一年,这一天

 

他的简历羡煞旁人:广东省「跨世纪之星」、「桃李杯十佳演员」、「法国国际现代舞大赛男子独舞金奖」、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学金赴美交流一年,并应邀参加美国舞蹈节举办的「国际编舞驻场计划」、获「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奖学金赴德学习,成为现代芭蕾大师威廉.科西(William Forsythe)的得意门生……

他被誉为「最完美的舞者」、「藏族现代舞第一人」。

光环背后,坐在我眼前的,只是一位坦然的舞者,长发束在脑后,面孔棱角分明,黑眼珠上有一层幽幽的光,说话到调皮时不自觉地将尾音含混带过,笑声里中气很足。

他是桑吉加,朋友们叫他桑巴。

人们喜欢形容桑吉加为「舞台上的一股清泉」,威廉.科西更说他是「未被污染的水」。我在他眼睛里找,没有「水波荡漾」,反倒是穿透迷雾的两道精光。

十三岁因为身体条件优秀被选中到中央民族大学学舞,从「一条冰棍从街头吃到街尾还没吃完」的甘南牧区小城,到大都会北京,原以为舞蹈就是自由自在跳锅庄(藏族民间舞蹈)的桑吉加,没想到还有压腿、拉筋,和那数不清的动作规范。「第一次上课就吓一跳,突然要你穿一条那个小短裤和小背心,站在扶把旁边,少数民族是不敢想象男孩子这样穿着的。」

苦自然没少吃。每天五点起床,学舞蹈,学画画,练钢琴……还有,学汉语。「那时的训练,还是传统戏曲式的,每天踢腿就是一千个。压腿时,一百五十斤的老师往你身上一坐,十多分钟后起来,你已经起不来了。很多技巧,很累,也很痛。」班上的同学好多从小学舞,已经有基础,他连怎么练都不懂,只有从头开始。「小孩子要强,(只有)刻苦呗。」学了两年多,他已经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仅专业课,就连文化课,也赶到别人前头去了。

一个小孩子,已经能够克己到这样的程度。

 

---单纯地跳舞---

 

「对我来说,能不能成为艺术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欢。」桑吉加说,认识舞蹈,他完全出于被动与偶然,只是遇到了现代舞之后,才开始主动走上这条路。「当时广州现代舞实验班来北京汇报演出,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原来身体是可以这样自由的。原来学的民族舞,很讲风格,有约束力。藏族舞一定有屈身,朝鲜舞就一定有呼吸还有一些意念的东西,出了这些框框就不是这个民族了。可是,既然作为一个舞者,身体语言就是你最重要的语言,如果还要限制这个语言,那就太痛苦了。」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广州,勤学苦练下,继乔杨与邢亮后为中国现代舞摘得第三面法国国际现代舞大赛金奖,《扑朔》、《晃》、《静静的坐着》等作品也纷纷应邀在国际舞台上露面,「桑吉加」,开始成为了一个名号。

可他却开始困惑,「现代舞到底是甚么呢?我们一批演员,虽然每年出很多作品,但都不大自信,毕竟年轻嘛,作品又都是自己编的,不像别人有很有名的大师编舞。我们到底在甚么位置,又可以怎么去做?」这时,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向他发出了奖学金。「去了纽约之后,却突然发现自己挺自信的了。」他顽皮地笑了笑。

「在纽约,我每天看演出,每天都想打人,很多节目真的烂得不得了,好的只是少数。可以想象,那些好的是从多少节目里面脱颖而出。我突然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那么』的艺术家,只要做好自己已经很了不起。所谓的如何向别人学、和别人比较,以及现代舞是甚么等等问题,都有了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

好像水面归于平静,他的语气也舒缓下来,「做舞蹈就是这样,纯粹一些比较好。」我又想起他的话。也许,桑吉加的「纯净」,不是不谙世事的单纯,而是心无旁骛的专注与懂得如何放下、如何自处。简简单单,反倒让他直接、自信、充满力量。科西说的对,他「清澈见底,如河水般勇往直前」。

                                                                (待续)

 

文汇报记者尉玮访问桑吉加(1)

《那一年、这一天》剧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