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第六届广东现代舞周(3)

(2009-08-20 10:27:36)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今年广东现代舞周的表演节目可以说是众声交誉,过往几届舞蹈周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听到一些对这个节目不满意,对那个节目很失望之类的声音,可今年不知道是否真的所有节目水平都有所提升,还是观众真的学会了如何欣赏现代艺术,最低限度我周围的朋友们都乐意认真并正面地评价每一台节目,从中看见他们的眼光品味有了突破性的飞跃。

其实评价任何现代艺术,要挑毛病,实在太容易了。我们可以批评一个抽象的舞蹈没有可供阅读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批评一个具象的舞蹈太受故事情节的局限;我们可以不喜欢一个情绪性的舞蹈,因为它没有冷静思考的空间,也同样可以指责一个纯粹动作型的舞蹈,认为它缺乏人性感情。总之编导弄一个白色的舞蹈出来,我们可以嫌这个舞蹈不够黑;弄一个圆的作品吗?为什么不是方的?方的才好看。

可是真正懂得欣赏现代舞和现代艺术的人,总能在不同的节目里找到编导的意图,并从中得到启发。欣赏现代艺术的最大享受和获益,便是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点,凭之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扩展自己的心胸,不但对自己将来的创作有好处,也增强了自己对生活的洞察力。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不熟悉和不喜欢的东西藐嘴蔑舌,甚至不屑一顾的话,那他的生活肯定很封闭,很单纯,对普通人来说,也就是一个偏激和乏味的人而已,但有这样态度的艺术家,则他的作品便可能到此为止,再没有什么进步的空间了。

我稍微整理听到的一些对节目的评价,选了一些我认为比较的灼见,摘录如下:

来自宁夏银川市的赵建瑞对以色列苏珊娜德拉尔中心演出的《大买卖》印象深刻,一方面是编排的动作非常有力,演员演绎生动,另方面是动作里渗进了许多中东地区民族风格的姿态手势,让他这位来自回族地区的舞者一见难忘,并且启动了他对民族风和现代舞如何融混调和的许多遐思联想。

苏格兰艺术家协会的凯伦.伍特(Karen Wood)对广东现代舞团的《无题三阙》赞不绝口,认为舞团的演员能够在同一个节目中,把三段风格完全不一样的舞蹈:一段充满戏剧性的舞蹈剧场,一段精致至极的纯舞蹈、一段缓慢而内敛的冥想式舞蹈,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示了演员的多元变化能力。

香港的舞者编舞家杨春江特别喜欢丹麦人体拷贝舞团的《旧瓶.新酒》,因为编导在传统的舞蹈动作中,常常插入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处理手段,让人出奇不意之余,又觉得是理所当然地有了新鲜感。舞者在舞台上又笑又喊,立刻拉近了舞者和观众间的距离,更对他将来的舞蹈创作很有启发性。

从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来的一群舞蹈学生对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作品《四季.三维》佩服的不得了,上下各半场的节目,一黑一白,对比强烈,而舞者们的矫捷身手,干净利落的舞台效果,创造出一个纯粹精神境界的舞蹈世界。好几位同学更跟我说,他们毕业后,一定要去香港投考城市当代呢。

来自英国的书商贝安迪(Andy Baines)是第三次参加现代舞周了,今年特别钟情于《非常双人》里的两支双人舞。他认为上半场西班牙可博斯米卡舞团演出的《若即若离》温柔细腻,而下半场荷兰2动舞团演出的《相处如同陌生》却冷峻暴烈,都带出了人和人之间的缠绵交织,让他百感丛生。

广州市话剧团的潘大庆书记一直关心北京的现代舞发展,而今年雷动天下演出的《台前.幕后》给了他很大惊喜,尤其是编导充分调动各种戏剧效果,舞者不单在舞台上跳舞,更把生活中的情景以幽默的手法融进舞蹈,轻松引领观众走进舞者的世界,显示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越来越潇洒自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