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诚渊
曹诚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315
  • 关注人气: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北京现代舞展演周(4)

(2009-05-13 10:24:04)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远去的绿色》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班参加现代舞周的五支舞蹈作品中,最具悬念的一支。舞蹈以激情洋溢的动作来演绎革命样板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我想起在北京和广州,都曾有领导跟我说:「‘现代舞’不是用动作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吗?那如果这个人真正具有革命激情和爱国热忱,则自然可以用‘现代舞’来编排革命爱国舞蹈。」言下之意,是希望现代舞团也可以响应各类国家庆典项目,推出一些主旋律的‘现代舞’。

不过,真正的现代舞永远是从个性出发,当国家处于外敌入侵的年代,艺术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更不会吝惜以现代舞来展现澎湃的爱国心灵,就如抗战时期的吴晓邦,编排了不知多少抗战舞蹈,被公认为中国最早期,并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舞。可是如果在国家承平时代,艺术家们不能以独立的个性对生活进行思考,又不能用敏锐的心思挖掘社会隐而未显的层面,而只懂人云亦云地歌功颂德的话,则创作出来的东西,可能外表上很‘现代’,却已经没有了现代的精神和灵魂了。

舞蹈学院的学生们可能难于理解以上的道理,而实际上,在学校的‘现代舞’教学中也可能从来不需要关注这些终极的艺术哲理概念。学生们只要把舞蹈作业编排得好看,得到老师领导和观众的认可,并最终获取一个学位或文凭便算是完成学业,成为一个‘现代舞’的编导。

《远去的绿色》大概便是为了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出现的舞蹈作品,学生们利用身体动作去演绎一段音乐,而刚好这段音乐不是莫扎特、不是贝多芬,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根据音乐的主题构思,便出现了《远去的绿色》。可能对那些曾经经历过那个革命时代的人来说,《远去的绿色》完全无法达到革命情绪的高度;但在观看这支舞蹈时,我感到学生编导们是全心全意地,调动一切他们可以掌握的手段去演绎这支革命音乐,而就是这种毫无机心的,只为编舞而编舞的‘革命’作品,呈现出一种叫人惊讶的,属于今日年轻人的真实心理状态。

其实舞蹈学院编导系的两位重量级现代舞老师王玫和张守和,都曾用过主旋律音乐入舞,王玫的舞蹈《彼岸》用的是《黄河》音乐,而张守和的舞蹈《红旗飘扬》则用的是音乐《红旗颂》。两支舞蹈自然展示了两位舞蹈家的功力,但据我看,也展示了不同的用心。张守和作为编导系的负责人,希望在充斥着主旋律的舞蹈学院里,用《红旗飘扬》来为现代舞挣一席位,所以舞蹈编得很宏大用力,以致里面的内容和感情已经远远脱离了生活于现代社会的年青学生演员;王玫的《彼岸》却是个擦边球,打着主旋律的幌子,内容却明显地展示了理想的破灭和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种充满反讽意味的处理手法,其实聪明人包括政府的各级领导都看得明明白白,只是在舞蹈中却遮遮掩掩,欲言又止,只能让那些充满朝气的学生演员们也变得闪闪烁烁,不知所云。

《远去的绿色》没有了过度的用心,既是演员又是编导的学生们只是以身体回应音乐给他们的感觉,效果踏实,也叫人为这些孩子们捏一把汗,因为他们毫无机心地对音乐进行演绎,暴露了他们的真实心境,也破坏了许多主旋律舞蹈的规范和规矩。我特别记得其中一个有趣也挺骇人的场面,当音乐高昂地欢快前进,演员们跟随着节奏跃起空中,此起彼伏,前仆后继,我却注意到所有演员弹跳的舞姿,双腿本来平分空中,前腿却像被一根无形的绊索扯住,从空中跌落地面。以演员的状态来说,不可能是因为技术能力问题,重复出现这样的失误,使动作显得颓唐而不是飞扬,只能说,这是一招精心的动作设计。演出结束后的交流会中,我有机会询问了其中一位有份编舞的学生,为什么这样去处理动作,是不是别有所指,而回答说,这是他们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也是对那个时代的真实感觉,没有其他。

真实的现代舞,也就是这样出现吧!

                                                                  (待续)

 

回顾北京现代舞展演周(4)

《远去的绿色》剧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