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舞(二)
(2009-03-19 13:21:23)
标签:
舞蹈现代舞文化 |
对现代舞的一些批评和回应
一、抽象难懂,缺乏观众支持
现代舞以肢体做工具,动作为媒介,不以文字语言、故事情节来表达内容,观众只凭舞蹈演员的形神姿态,揣摩其中涵义,有部份观众因之而感悟于心,却也有许多人看后大不满意,他们当中可能有些是因为舞蹈的内容不够具体清晰而不安,也可能有些是明明知道了内容、却对编排的形式手段捉摸不透而烦躁。
其实高层次的艺术都以“抽象”为美,中国的传统艺术一直崇尚“抽象”:书法中的取意、绘画中的留白、音乐中的余韵、甚至京剧中的一桌两椅代表一切繁杂布景,都显示中国人有欣赏“抽象”的能力。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本质上就是抽象的:演员跳一段孔雀舞,并不是真去假扮一只孔雀,而是摘取孔雀的神绪,以肢体动作编结成一种形式,从而逗引出观众对孔雀的感觉──现代舞也不过是要逗引出观众对生活、对时代、及对人类某种生存状态的感觉罢了!
那为何许多中国观众认为现代舞“难懂”呢?最大的原因在于现代舞的特征之一:“原创性”。现代舞的创作,总希望推陈出新,每个节目要跟以前的不一样,国人习惯于固有艺术表演程序,对“原创”的新事物虽感好奇,却不耐烦去细心研究。倘若现代舞艺术家们能持之以恒,不断为中国观众在舞台上演出“原创”而“抽象”的现代舞,则以中国观众的灵智和文化素养,很快会接受并领会此种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国人的创造性。
二、內容阴暗,偏离进取精神
现代舞虽然间中也有轻松愉快的作品,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深沉阴暗,舞蹈家们在舞台上不是茫然若失,就是歇斯底里,有时也颇能触动感染观众,却好像老跟国家文化政策中要推动的乐观进取、振奋人心的主旋律背道而驰。
其实上乘的艺术,“悲剧”要比“喜剧”“闹剧”更打动人心,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层次上比《第十二夜》高,而中国四大奇书中,除了《西游记》外,《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在不同层次上描绘人生的离乱与不幸;而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的内容,也是以悲凉沧桑或婉转低回的多。
现代舞的特征之一便是“时代性”,现代舞蹈家们在作品中不断反思“时代”的状态和变化,可以说他们是居安思危,也可以认为他们对生活真有所感。现代舞把“时代”中阴暗一面展露出来,并不会和国家文化政策“对着干”,反而丰富了对“时代 ”的刻划,中国观众因而能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认识和感受“时代”,以更进取的精神和更平和的心态在时代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