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舞团招考演员准则(3)——艺术家和舞者的分别

(2008-08-14 13:37:55)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许多前来投考现代舞团的演员有个错觉,以为现代舞追求个性,所以在考试当中,毫不收敛地尽情展示自己极端个性的一面。我曾经在一些考试当中看见演员怎样把老师要求的动作,完全根据自己的感觉而跳得面目全非;也有演员在上课时挤眉弄眼,故意要跟别人不一样,吸引导演或老师的注意;最夸张一次,是在一个即兴练习中,演员的情绪极端投入到完全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结果在排练厅里嚎啕大哭。作为舞团的编导,当然欣赏这样彻底开放自己的演员,但想到每天的辛苦排练工作之余,还要照顾演员的激情并发的个性和情绪,免不了对这些太有个性的演员,敬而远之了。

    投考现代舞团的演员有这些误会,是因为他们混淆了现代舞中的舞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分别。现代舞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鼓励每一个人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表达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当这些表达形式经过思考凝炼,成为活生生的现代舞作品时,我们会称呼这些创作者为艺术家。每一支现代舞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代表的就是编创这支作品的艺术家。

    可是舞团招考的对象,是舞者,而不是艺术家。舞者在舞团里,是那么的一群人,把自己的身体奉献为工具,让舞蹈的编创者能够以之进行各种艺术上的构思和梦想。这些舞者,既需要有艺术家般的领悟力,能够理解编导的意图,可又不能沉溺于艺术家的自我个性展现,他们存在的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呈现自己的思想或感情,而是帮助别人挖掘艺术上的可能性。

    任何人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并愿意以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可以成为一位名正言顺的现代舞艺术家;可是要成为现代舞者,尤其是专业现代舞团里的舞者,却不能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他们每天坚持练功,为的不是要做出什么超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而是更深刻地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把身体维持在一种自由和开放的状态,足以应付编导的要求,或艺术家的挑战。这些舞者因应着不同编导的要求,在这一个作品里,疯狂地用身体本能而舞动,却在另一个作品里,凝固着如千年雕塑般巍然不动;舞者又必须跟随着不同艺术家的设计手法,用不同的方式去舞蹈,在前面一刻,情绪可以像火山爆发般汹涌而出,下一刻,又可以恬静漠然地挥洒着躯体四肢。

    在每年的现代舞周中,我认识了许多年青的艺术家,勇敢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舞蹈展现出来,我每次看他们的作品,都一定努力为他们鼓掌喝采;而专业舞团的舞者,却每天必须默默地投身于别人的世界里,为展现别人的作品而活,我嘛,也总是以严格的眼光看着他们的表现:演得好,是应该的,可更多时候,我手上拿着批评的笔记,一个一个地指出他们不够好的地方,至于舞者的自尊和自我?请放一在边!

    我常常鼓励三个舞团的舞者们各自发表创作,不但是自编自演的独舞,也可以是动用舞团所有演员的大型作品。最近城市当代舞者黄狄文发表《忽然四季》和雷动天下舞者许一鸣发表《寻找我的阳光旅程》,都是由舞团的所有舞者全体出动,通力合作演出。在排练当中,许多资深的中国第一代现代舞者,如乔杨、左燕、马波等,完全接受着小弟弟般的黄狄文和许一鸣的指挥,折腾得汗如雨下,却没有一丝架子,没有一句怨言,我心里实在是挺感动的,从中更深切体会了什么是真正的舞者精神。

    一个人可以既是舞者,又是艺术家,我就期待三个舞团的舞者通过展示他们自我的创作,成为现代舞的艺术家。可是他们也要非常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是舞者,什么时候是艺术家。他们需要适应舞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区别:当他们以艺术家的身份和心态为舞团编排作品的时候,有能力尽情展示自我个性,而当他们是舞团的一位舞者的时候,却要掏空自己,成为一张空白的白纸,让别的艺术家在其上进行书写创作。

    许多时候,当一位舞者尝过艺术家的滋味后,便很难回头,或潜下心来甘愿当回一名舞者。这种情况,既是演员自我心态膨胀的影响,也是现代舞艺术的自然规律。年青舞者的身体处于无所不能的状态,什么都可以并愿意去尝试;年纪大了,阅历丰了,对自我的要求更高,但身体的反应却也慢了,更难于适应别人的动作或情绪要求。所以在外国,优秀的现代舞者一般在舞团里工作几年后,便会离开并建立自己的舞团,以拥有自己名字的舞团为荣耀,对他们来说,这是证明自己是一位现代舞艺术家的重要名片。

    可是在中国,我却发现另一种可能性,便是中国演员有着灵活的身体素质和能放能收的心态,让他们可以身兼舞团里的舞者和艺术家。比如香港的庞智筠,先后为城市当代编排了《星期一(雨)》和《最佳男女主角》,大家都折服于她作品中幽默睿智叙事抒情手法,前阵子却在排练邢亮的《没有主义》时,为了掌握不了一组动作要求而伤心地哭了,跟着拼命去练,结果那段完全抽象的舞蹈,被她跳得神采飞扬,成了舞蹈中的一个亮点;北京的訾伟为雷动天下编排了《看上去像只鹰》这样叫人惊艳的民族色彩浓烈,又充满简约精神的作品,却一丝不苟地参与其他作品排练,并认真地上各式各样不同的技术课,几乎所有来团里教课的老师,无论是芭蕾的、放松派的、收紧派的、即兴派的,都对他赞不绝口。

    对我来说,他们是舞团里的艺术家舞者,和舞者艺术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