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访问:一边跳舞一边等待(3)

(2008-05-19 07:44:52)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文化

         让城市变得丰满

 

《生活》:在“云门舞集”,林怀民有自己的训练方法,“云门舞集”有了品牌效应,而你是不是更多做的是推广工作?

曹诚渊:其实我自己的训练方法也是很“格莱姆”的(玛莎·格莱姆,美国二十世纪最富有开创性的舞蹈家之一),我也很强调丹田吐纳。训练都很严格,帮我们去发掘身体的可能性,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有自由的能力。很多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他有很多想法,但身体做不出来,很苦恼。

我当然也有自己的东西,但我不是某种训练方法,我有的是一套理念。我想要看到的是现代舞以一种多元的面目呈现。比如,我让演员自己编舞蹈,我和不同的音乐家、作家合作,和他们对话……我希望出来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社会更多的复杂性,而不只是曹诚渊的东西。

 

《生活》:这些推广,都是你以个人的力量在做?

曹诚渊:我跟很多人打过笔仗。像在《舞蹈》杂志上,每隔一两年都会有一些文章,来质疑现代舞,我就回应,引经据典。在香港,我们是在骂声中长大的。别人批评你,你就回应,我觉得很坦然。

但现在有不好的倾向,批评往往变成了个人的意见,你说我作品不好就是骂我,这就产生了很多无谓的意气的东西。而有时又变成一种近乎虚伪的客套,想说又不直说……或者就只是简单地说“我不喜欢”,没有站在学术高度的讨论,说出不喜欢的理由,过于个人感情用事。这些对舞蹈的发展都没什么好处。

艺术家并不能改变社会,但需要你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只要存在,它本身自然会去改变社会形态。现代舞的存在,会让一个城市丰满很多。

 

《生活》:你的确改变了中国几个城市的舞蹈生态。

曹诚渊:当年,邢亮从北京舞院来广州,我问他为什么要来?他说,他已经把桃李杯啊、少年组、青年组啊什么的奖杯都拿全了,已经跳了12年,无法想象以后就一直这么跳下去……接触到现代舞后,那种爆炸式的拓宽,把他震惊到不行。他的身体受过严格训练,可以做出各种表达,思路一旦打开,那就是一种重生般的启示。

在我任职的三个舞蹈团,各有各的东西,风格完全不一样。我不愿意他们一出来,身上就盖着“曹诚渊出品”的戳。现代艺术,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不断出现的新气象,它需要的是一种活力。

当年,像黄豆豆、杨丽萍,这些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舞蹈家,都在我们广州的舞团教过课,并创作自己的作品。现代舞,就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和空间,让不同的舞蹈演员都能在里面轻松地呼吸。

 

《生活》:你是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清晰认识的?

曹诚渊:在香港发展现代舞的过程中,我发现,真正推动现代舞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个性的包容、接纳。观众说看了以后很感动,很兴奋,哭啊笑啊,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只是一台演出,这次你看完了,可能下一次又是不同的经验。一台演出你感觉不到什么,可是舞台上那种新的创造,它的存在,它的刺激,它不停地改变我们对生活的体验。现代舞是一种观念。

像我们在北京刚刚推出的三部舞蹈,都是由我们演员自己编创,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希望观众看了以后想,哇,原来现代舞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这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多种价值观,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享受这种选择的过程,并且兼顾各种新现象。

很难“帮”观众去明白这种状态,所以我们只能够不停地做,慢慢地渗透进去。这是生活的、经验的,不能靠宣传来强加。我们好不容易脱离了新闻联播、春晚这样的模式,不能转过头来,把现代舞也变成这种强加的东西之一。我们要的是多元。不能用以个人喜欢为皈依、为判断的价值观来主导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超越一点,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可以并存,真正享受社会的多元面貌……当然,前提就是,有这些东西存在。

 

《生活》:1990年代刚到北京时,你的这些想法应该会受到很多“围剿”吧?

曹诚渊:我刚去时,学校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你要先把教学大纲编出来。可是我不愿意做这个,每天教的都不一样,而且对每个人教的都不一样,怎么做大纲?当时的舞院,每个人都学老师,最后考试的时候,要一拨人都跳得整齐划一,这样才叫好。这和传统舞蹈有什么区别呢?现代舞的训练,是让每个人都找寻自己身体的最大可能性,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

 

 

《生活》:看过你编排的《寻找大观园》,舞蹈演员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都不一样。

曹诚渊:挑舞蹈演员时我有不同的标准。身材不重要,个性和潜力才是第一位的。什么叫美?传统舞蹈中年轻活力才是美,演员一过30岁,就转岗做行政去了,可是那个时候,艺术家才刚对人生有不同的体验,他们的东西才会有味道。像皮娜·鲍什,67岁了还在舞台上跳《穆勒咖啡馆》,她往那里一站,就震慑了全场,因为那里有她小时候的成长经验,是她对那段时光不断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