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舞蹈用语中,‘现代舞’和‘当代舞’只是同样的一个舞种在不同地区(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不同称谓而已;可对研究理论的学者来说,‘现代’(Modern)和‘当代’(Contemporary)两个词意却有精细的涵义区别,当我们谈论现代文化或当代文化时,还是应该注意两者的区分的。有趣的是,仔细分析下来,我发现中国内地对‘现代'和'当代'涵义的理解,竟然和西方的习惯性用语方式,是刚好相反过来的。
虽然我不会因为中国的用语方式跟西方世界的用语方式相反,而就此论断中国的用语方式错误,可是因为西方世界比我们中国早一步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因此在有关现代或当代的文化论述里,占有先入为主的话语权,这也是必须接受的事实。比如说,爱恩思坦通过他的相对论学说,首先提出宇宙间可能存在一种‘Black
Hole’现象,中文翻译过来就是‘黑洞’的意思,中国的科学家和文化人接受‘黑洞’这个词意,并就此展开研究和讨论,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的科学家非要把‘黑洞’称为‘白洞’,英语翻译过来成为‘White
Hole’,虽然不能说中国科学家们错误,可在讨论研究过程里,将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混淆和误解,在国际的学术领域里,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在西方的用语中,‘现代’是指时髦的,流行的,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所以它的时段比较贴近今日这个时刻;‘当代’则涵盖的时段比较长,是指跟过去了的某一特定‘古代’分割出来的时刻。比如在音乐的分类范畴里,‘当代音乐’是是泛指二十世纪初出现,从古典及浪漫派音乐中割裂出来的,包括印象派音乐,无调性音乐,混凝音乐,电脑程式音乐甚至爵士乐等各门各类音乐;而‘现代音乐’则是具体地指向近期(五到十年间)音乐家们的创作。近期热门的现代音乐家包括菲列普.格拉斯(Phillip
Glass),阿佛.帕特(Arvo Part),罗瑞.安德逊(Laurie
Anderson)和我们中国的谭盾等,他们创作的音乐,还真被许多现代舞的编导们多所应用,并作为创作的灵感泉源呢!
同样地,在文学领域方面,西方的所谓当代文学(Contemporary
Literature)可以包括从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末的文学家如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占姆士.乔伊斯(James
Joyce),T.S.艾略特(T.S.Elliot)等人的作品,而现代派文学,是指更接近二十一世纪的如存在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魔幻写实主义文学等流派的作品。
这种‘当代’和‘现代’的分类方式,基本是全世界通用,在欧美如是,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也莫不如此。可是当2000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电视舞蹈大赛的时候,第一次设立了一项‘当代舞’组别的时候,听见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在电视上解释‘当代’和‘现代’的分别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才赫然发现中国内地艺术界对这两个词意的理解和用法,竟然跟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们的认识,刚好相反。
对中国的文化界来说,‘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所有白话文学创作,以别于从前的古典文学作品,所以胡适,鲁迅,冰心等都是现代文学作家,而中国的‘当代文学’嘛,便以张贤亮、王安忆、韩少功、陈忠实、李锐,甚至80后的韩寒和郭敬明等为代表。以此观之,中国人的学术分类里,‘现代’是表示有别于古典的一种时代符号,而‘当代’则更具有当下和少壮派的青春意味吧!
据此,中国的舞蹈学术机构提出一种跟国际概念完全不一样的‘当代舞’说,认为现代舞是以过去了的某些西方理论和技巧为基础的创作舞蹈,而中国的当代舞则是更充满少壮气息,并贴近中国本土和时代发展的一种舞蹈形式。
我不敢说中国学术机构提出来的‘当代舞’的概念是错,因为每一个学术单位都有权为自己的研究工作订立自己认为合适的名称和内容。只不过我们在谈论中国的‘当代舞’的时候,必须要清楚它跟国际普遍认同的‘当代舞’是完全两回事,而尤其是比较中国的‘当代舞’和中国的‘现代舞’的时候,‘当代’和‘现代’之间的涵义是跟国际习惯完全相反过来的。明乎此,我们才能在继续的讨论中,不会有太多概念上的混淆和意思上的误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