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多年来通过经营不同的舞蹈团体,让我对如何运作一个舞团有点心得。有些真心喜欢现代舞的朋友,认为我一个人去经营三个舞团,有点不可思议,但当看见三个舞团都在进步,也都切切实实地在推动中国现代舞的发展,会给我掌声鼓励;可坊间也常有些无聊的冷嘲热讽,我也习惯了,常常听过就算,有时甚至拿来当笑话听,其中最有趣的一些传闻说:曹诚渊要用钱买起中国的现代舞,要当个「中国现代舞之父」。
在中国用钱可以买许多东西,包括名誉上的什么委员,什么代表等,如果我真是要名的话,花那么多钱不去捞个什么政协或人大,而买了一个既不得政府承认,又让舞蹈界前辈们讨厌,让好事之徒怀疑的「中国现代舞之父」的虚衔,那可真是笨蛋一个;而我恰恰觉得,钱虽然可以买很多东西,但运作一个舞团,并不是有钱就可以的。
有朋友问我如何做到同时营运三个舞团,而每个舞团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其实世界上有许多成功舞团的例子,每个例子都有其特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我对运作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广东现代舞团和北京雷动天下的心得有三点:
第一点,是艺术上的多元和包容理念
从二十八年前建立城市当代舞蹈团的第一天开始,我便有意识地把舞团塑造成一个香港舞蹈平台,把舞团的资源跟有潜质的编舞家们分享。早期的城市当代全是由我自己出资,本来是名正言顺的一个‘曹诚渊舞蹈团’,可当时感到香港也是个卧虎藏龙之地,有才华的编舞家大有人在,如黎海宁、戚家凤、黄爱龄、雷佩瑜、彭锦耀等,尤其是黎海宁的编舞经验和艺术修养更比我多和高。如果这些舞团资源只供曹诚渊一个人使用,显得有点浪费。所以把舞团的名字改为城市当代,以反映香港这个城市的当下现象,并由当下城市的舞者们共同承担舞团的发展。
事实证明,因为有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创作,又能尊重彼此不同的艺术观点,城市当代慢慢建立起一个多元风格的形象,并在团里的艺术家之间浸润着一股彼此包容和欣赏的精神。这种艺术上的多元风格和包容精神,不只吸引艺术家们乐意和舞团合作,更为舞团的长远健康发展定下基础。我清楚知道,如果当初的城市当代舞蹈团只是一个‘曹诚渊舞蹈团’的话,那它可能早就结束;因为曹诚渊个人的精力有限,兴趣也会转移,当曹诚渊灵感枯竭或者不在状态,舞团也就要拜拜了。世界上许多以个人为核心的舞蹈团在开始时办得红火,却在几年之间就盛极而衰,强如玛莎.格兰姆,当她离开人世,以她名字为名,以她作品为主要舞码的舞蹈团,也就无可避免地式微下去。
今天我已经没有怎样真正插手管理城市当代舞蹈团的事务了,但我的舞蹈艺术理念还能够贯彻其中,而舞团的实力越来越雄厚,演员越来越精彩,编舞作品越来越丰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同我对现代舞蹈的理念,在彼此尊重的心态下合作愉快,也分享了发展的乐趣。
我也就是以同样的理念来运作早期的广东实验现代舞团(1992年至1998年)和北京现代舞团(1999年至2005年)。2004年广东省文化厅邀请我回广州执掌广东现代舞团,一方面固然是希望推行国家文艺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也是理解了我的艺术理念,并希望这套理念能够从新主导广东现代舞团的发展。当然在2005年,我离开北京现代舞团,正是因为跟团长的艺术理念不同,而雷动天下的建立,更能义无反顾地在首都推动艺术上的多元和包容理念。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