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城市当代舞蹈团在人流如涌的太古坊举行了最新作品《女书》的新闻发布会。舞团的舞者们在商场的大堂正中翩翩起舞,除了应邀出席的记者们屏息观看外,来往匆匆的白领商务人士也在繁忙中,停步驻足,欣赏了片刻由黎海宁编排的,这支有关女子的喜乐和哀愁的舞蹈片段。
《女书》描写的是现代女性和古代女性之间的情感旅程,两者殊途而同归。古代女性的场景,灵感来自湖南省江永县发现的奇异文字「女书」,我曾在博客中提起过;而现代部分的场景,据黎海宁说,是从两位香港女作家的文字出发而来。恰恰两位女作家西西和黄碧云也是我特别喜欢的香港作家,值得在此介绍。
一般我们谈论文学作品,「作家」好像是专指男性,而有女性而成为作家的,我们自然地称呼她们为「女作家」,以表示在男权为主导的社会(甚至文坛)中的特殊女性地位。这种「女作家」的称呼在意识上是否正确,在这姑且不论,但女作家所书写的题材和文字形式,往往让读者有着某种标签式的期待,最典型的便是近日因为电影《色.戒》而再度被广受谈论的张爱玲,那种细腻、琐碎却又尖刻入微的风格,几乎成了当代「女作家」的代名词。
张爱玲算是香港女作家,还是上海的,或是台湾的?各有各的说法,但她的名著【倾城之恋】明明白白地以香港为背景,使张爱玲和香港扯上剪不断的关系,连带那种细腻、琐碎却又尖刻入微的文字风格,都仿如成为香港女作家们的烙印。我实在说不上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小说,也因此高兴看见香港也出现了像西西、亦舒、李碧华和黄碧云等风格跟张爱玲全然不一样的女作家。
西西是我所认识的香港女作家中年纪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人。她是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小学在上海度过,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她最早的作品发表于五十年代的〖人人文学〗,是一首十四行新诗;六十年代写过不少香港电影剧本,并在〖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等刊物上撰写电影评论,我就是在这些电影评论中开始认识西西其人,并最终成为她的小说读者。1983年,她早期写于六十年代的一个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发表于台湾联合报副刊,获当年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最佳短篇小说奖,并开始了其后多年她以一个香港作家的身份,屡屡获取台湾文坛上的各式奖项。
黄碧云是我认识的香港女作家中最年青的一位(当然香港也有更年青的才女,可代沟关系,我一个都不认识)。她在1961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系毕业后,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修读法文及法国文化课程,曾任记者、编辑和自由撰稿作家,于1986年开始创作小说。黄碧云和城市当代舞蹈团有颇深渊源,于1987年(二十年前)便曾在舞团的剧场里进行文学和舞蹈的个人表演:《一个女子的论述》,是八十年代香港艺术界风起云涌的一个标志式盛事。其后她又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以剧场表演形式发布她的新书《媚行者》和《沉默'暗哑》,充分展现出她的独特艺术取向并香港女作家才气纵横的一面。
西西和黄碧云是香港两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两人对文字的运用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但行文风格却有如南辕北辙。西西给我的感觉是像冬日里的阳光,和煦而洒脱,而黄碧云却像来自心中某个阴暗的角落,止不住的一种荒凉悲寂。黎海宁是香港才气纵横、视界广阔的女编舞家,西西、黄碧云、加上黎海宁会有什么事发生?我是拭目以待!
城市当代演员在《女书》新闻发布会上的演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