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诚渊
曹诚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814
  • 关注人气: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照常升起》:电影中的现代舞

(2007-10-08 09:52:14)
标签:

艺术赏析

舞蹈

现代舞

电影

太阳照常升起

        数天前偷空去看了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喜欢得不得了。本来看之前有点犹豫,因为许多香港朋友看完电影之后都说有点莫名其妙,看不懂。不过因为对导演姜文的前两套电影作品印象犹新,以《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的水准而言,新的这部电影再差也不应该差到那里去。结果没有带着太高的期待跑进电影院里,却获得特别意外的惊喜。

        和我一块看电影的还有邢亮,他看完后也是愣愣的说不出话来,无法解释地就是喜欢。吃过饭后谈论这套电影,发现我们都喜欢陈冲、黄秋生、房祖名等一众演员的演出,也知道电影的故事背景是1976年文革结束的那一年,社会和人心起着惊人的转变,但至于其余的情节却各有体会,甚至在谈及某一电影的细节时,发现我所看见和感觉的,和他所理解和感受的,有着很大区别。就是因为这些区别,让我对这套电影更感兴趣。在其中我发现导演(或编剧)不是单纯在说故事,而是在创造另一个让观众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阅读的空间。

        有许多香港的朋友说看不懂《太阳照常升起》,我想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历史,尤其是1976年文革前后的国情不太了解,而文革经验遗留下来的对中国人人性的改变一直影响至今;对许多只是接受殖民地教育的香港人来说,更是陌生而难以理解。我也是在内地生活和工作多年,经过几次舞团里的人事权力纷争之后才豁然明白。在没有任何参照之下,对许多电影中的情境,比如说黄秋生的角色在被判有罪,获得平反,却又突然自杀而死,许多观众感到莫名其妙,而纷纷作出猜测,希望从剧情的前后中,理出一个原因来。可是这种希望找出原因的心态,恰恰跟电影中描绘的那个时代(可以是1976年,也可以是现在)的荒诞感,越离越远,因此更无法感受到那种人类卑微地面对时代荒诞的震撼。

        第二个许多人,包括内地的朋友,说看不懂《太阳照常升起》的原因,是把电影当成电视剧来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电视剧长大的,思维和审美都已经掉在电视剧的模式里,用看电视剧的眼光来评价一切艺术。而当今我们所能够看见的电视剧,基本上就是以写实为基础,以说故事为骨干的表达手段。就像『红楼梦』这样一本充满想象力的奇特文学作品,要拍成电视剧,都要为主角们像不像书中人物而闹个天翻地覆;更不要说一套像《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电影,描绘导演心中的世界,更让看惯电视剧的观众摸不着脑袋。在电影中的第四段故事中,两位女主角骑着白骆驼在山中行走,有观众不断窃窃私语,互相询问两个女人怎么会走在一块?那个山是什么地方?有些朋友可能甚至以为电影中的「世界尽头」是个主题公园,真有其地,计划甚么时侯去旅游一躺呢!

        我和邢亮看《太阳照常升起》看得特别振奋,可能是因为这套电影太像现代舞了:天马行空的时空转接,却又细腻地刻划姜文的内心世界。看完整套电影,我看懂了姜文的内心世界吗?当然不懂,因为姜文有姜文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可是艺术不是用来「懂」的,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我看见导演用大气力刻划了一个色彩缤纷、荒诞奇妙的世界,我走进去,从中感受了许多。这些感受就是姜文的感受吗?恐怕不是,更多的是自己个人的感受。《太阳照常升起》是因为姜文的诚实和认真而出现,也因为里面包含着导演内心的丰富世界,万缕千丝,因此可以跟我的世界进行参照,从中让我认识姜文,却更清晰了自己。

        我觉得《太阳照常升起》是电影中的现代舞!

《太阳照常升起》:电影中的现代舞《太阳照常升起》:电影中的现代舞《太阳照常升起》:电影中的现代舞《太阳照常升起》:电影中的现代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