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特色是轻。轻不是虚无,不是浮夸,而是被压在沉重包袱下的举重若轻。今日属于香港的编舞家们成长于殖民教育体制之下,因此被认为普遍缺乏民族历史意识,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一群不能也不愿意创作如台湾《薪传》或大陆《东方红》之类充满民族激情的舞蹈。当文化人慨叹香港没有足够重量级的作品去咏怀香港历史时,却不知舞蹈家们正以无根而轻盈的方式去摘取这个城市的记忆,以没有包袱而轻巧的手段重塑这个城市的面貌。他们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这个城市文明的碎裂和破败,故能游徜于古今中外,随手拈来,创造一个可能比现实更真实的文明。因此,我们看见黎海宁可以潇洒地把法国女歌手庇雅芙的歌,墨西哥女画家佛烈特的画 融和在她的《女人心事》之内,又满不在乎地将中国样板戏的程序和基督教圣经的末世意象糅合成了《革命京剧——九七封印》。舞蹈是关于香港的吗?若仔细体会,可以感受到其中负载沉重的香港人和事,却在编舞家的处理下如一叶轻舟,飘过激流。黎海宁还有一台舞剧《隐形城市》,借用了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的同名 小说为文本,描述马可勃罗轻舟简从来到中国,沿途记录了不同城市的人事景物,最后才发现,所有笔下描绘的都是马可勃罗故乡─威尼斯─的缩影。
《逍遥游》曹诚渊编排于1989年
《逍遥游》曹诚渊编排于1989年
《隐形城市》黎海宁编排于1994年
《革命京剧──九七封印》黎海宁编排于1997年
《革命京剧──九七封印》黎海宁编排于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