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期诊治糖尿病肾病

(2007-03-08 14:58:18)
分类: 科普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它可发展成尿毒症危及生命,因此受到重视。可是肾在体内,看不见也摸不到,怎样知道它有病呢?诊断的金标准是作肾穿刺,但一般不易做到。简单的办法是查尿,尿常规中蛋白阳性说明肾有病,但不能肯定是糖尿病肾病,还要排除其他肾炎等引起的尿蛋白阳性。但如果是糖尿病肾病而尿蛋白已阳性,说明病已晚了,此时治疗较困难。早期诊断要查尿白蛋白。

    白蛋白是血浆蛋白中一种较小的分子。此种小分子开始从肾小球漏出,说明病不久。正常人尿白蛋白量每日还不到29毫克。如达30~299毫克/日,则称为微量白蛋白尿(MAU),或按每分钟计算则为20~199微克。尿白蛋白每日超过300毫克者称为临床白蛋白尿,此时肾病已进展。

    尿中白蛋白量少不易测定,目前用放射免疫法,只有医院能做。近年国外已有尿白蛋白试纸(不是尿蛋白试纸),可测其浓度,但还要按尿总量换算为每日排泄量。此法可由病人操作。不过尿中白蛋白量可因血糖急剧升高、体育运动、尿路感染、血压升高、心力衰竭、急性发热等原因而暂时升高,故要测二三次,如都在30~299毫克/日,说明有MAU。

    2型糖尿病人有MAU的多不多呢?前不久公布了“德安”(DE-MAND)研究结果。这是在全世界对3.2万多2型糖尿病人筛查MAU。结果是40%病人有MAU,这数字是使人吃惊的。

    有MAU时病人并无感觉,尿中尚无蛋白(指尿常规中蛋白),肾功能也良好。为什么要这样重视呢?原因在于当MAU时,尚有办法使病情好转。但不治疗使病情发展到临床白蛋白尿时治疗就较困难。再进一步出现尿蛋白,以后肾功能减退,再后来发展为尿毒症时,就不可能使病情逆转。到尿毒症时只能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所以目前强调每年查一次MAU,一发现就开始治疗。

    但并不是每一个有MAU病人都发展成尿毒症。这需要时间,而且个体差异很大,再加上这二三十年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穿插影响。但我们不能抱侥幸心理而不予处理。

    对MAU的治疗首先是严格控制血糖,如有血压高及血脂紊乱,也要通过控制饮食、适当活动以及药物治疗使之纠正。其次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福辛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等)。即使血压不高,有MAU时也可用,以ARB更好。最后是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0.8克。

    早发现MAU并早治疗,其预后是良好的!

(发表于新民晚报2004.07.06康健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