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现在已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因此其诊治很受重视。要诊断和治疗,必然要测血糖,所以测血糖的方法研究近年进展很快。
经典的测血糖方法是抽肘静脉血,分离出血浆后,近年多用半自动或自动仪器测定。此法比较准确,不过抽血量大,病人自己不能操作,而且往往当天不能看到结果,比较费时。
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袖珍血糖仪,只要一滴血很快得出结果,从此病人可以自己测血糖,主动配合治疗。这是糖尿病治疗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靠此方法于8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研究严格控制血糖,并得出重要结论。此法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与上述静脉血浆测定结果稍有差异,约低12%,因全血中的红细胞含葡萄糖量少。
以后此种血糖仪不断改进,取血量越来越少,出结果时间越来越快,使用越来越方便。再加上电脑进展,可同时记录测血糖时间,储存数据,可打印供医师参考。血糖试纸也由原来的葡萄糖氧化酶法增加了电化学反应法。全世界应用越来越普遍。
不过此法有个缺点,即要在手指尖刺血。这对儿童和怕痛的人是个难题。以后研究手指尖两侧的神经末梢少,刺该处痛可以轻一些。另有人从手掌刺血,也有人从前臂、腹部、腿部皮肤取血,并和手指尖取血作对比。这些部位疼痛比手指尖轻多了,大部分血糖结果与指尖血糖结果相似。但当血糖改变较快时,例如进餐后或用胰岛素后,除了手掌刺血外,其他部位的血糖变化没有指尖血糖改变那么快。即使前臂掌侧及背侧结果也不同,背侧刺血较掌侧好,与指尖误差小。而且腹部肥胖者该部位测血糖结果就不可靠。
根据这些研究,市场上已有专用于前臂刺血的血糖仪,有的还将血糖结果与注射胰岛素的剂量连系起来,应用更方便。
不过以上办法都要“一针见血”,能否不见血呢?于是出现了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的方法。市场上已有一种“葡萄糖表(Glucowatch)”,其背面有液体与手腕皮肤接触,通过弱电流作用,使皮下组织液中葡萄糖渗透出来,每20分钟测一次含糖量,如过高或过低还会发出警告。当然因组织液与血液不同,含糖量也有差异,而且反应较血糖慢,但不失为简便的参考方法。另有皮下埋入传感器者可连续测定含糖量,此多用于胰岛素泵病人。
能否完全无损伤地测血糖呢?多年前即有人用近红外线分光光谱测定测组织液中含糖量,目前已有初步产品。最近还有人用无线电波阻抗光谱检查,用不同频率电波来测含糖量,这是一种新思路。但这些方法的精确性还不是十分理想。
这么多新进展有些在国内尚无供应。不过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目前切合实际的倒是要推广袖珍血糖仪,使病人能及时主动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的效果。此种血糖仪只要质量可靠,其测定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
(发表于新民晚报2003.01.08养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