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患糖尿病的朋友打电话来问:目前肾功能不好,只能用不从肾排泄的磺脲降糖药及抑制肠道分解糖类酶的药,但血糖仍高达18毫摩/升,问我怎么办?我说应该用胰岛素把血糖降下来。我记得两年前他也问过我,当时用了几种口服降糖药,血糖仍高,但肾功能尚好,问我怎么办?我当时也是建议用胰岛素。我问他为什么已两年了,还没有用?他回答“怕依赖胰岛素”。因有几个朋友告诉他,用了胰岛素以后,就要依赖胰岛素了,所以不能用。
我说,这不是依赖不依赖的问题。有了病就该用药,而且要用有效、合适的药。我自己患高血压多年,至今天天吃药,并不认为我依赖降压药。
他目前肾功能不好,血中肌酐很高,很可能不久后要作血液透析,甚至肾移植。这种肾功能减退,其实是血糖长期未严格控制的后果。自从1993年起世界上发表了几个大规模的有关研究结果,对几千个病人,历时一二十年,总耗资几亿美元,一致的结论是: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防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眼、肾、神经、心血管等病变。由此可减少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失明、尿毒症、截肢、心肌梗死及脑中风等约2/3以上。
这位朋友如早期就把血糖控制得很好,决不会发生今天的肾功能减退。而当应用了相当多的口服降糖药,血糖仍不能很好控制时,应该当机立断,及早应用胰岛素,使血糖降下来。如果两年前就用胰岛素使血糖得到控制,很可能今天肾功能不会如此。
应用胰岛素要注射,比较麻烦,其价格也稍贵,而且要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这些都是困难。但是为了减少上述的致残致死的并发症,是值得的。我们决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而不顾将来严重的后果。
社会上像这种该用胰岛素时不用的情况,还有许多。有的人认为西药有副作用,保健品“没有副作用”,就依靠降糖鞋、降糖仪、降糖贴剂、降糖粉、降糖口服液等等。其实这些东西即使“没有副作用”,却也没有正作用,即不能降血糖,因而耽误了病情。有些人轻信广告,相信所谓“基因”、“根治”、“突破”等,认为总有些道理,就买来吃。或者相信亲朋好友介绍的单方、验方,不去查血糖。这些都可能造成长期高血糖得不到控制。
其实任何治疗都应定期查血糖。一旦血糖升高,应听医嘱用药,否则耽误治疗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如等到发生失明、尿毒症等时再找医师,往往为时已晚。因此,为了“不依赖胰岛素”而导致肾功能衰竭,这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发表于新民晚报2002.12.18养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