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科普 糖尿病 |
通俗的说,我们吃食物后经消化吸收,血糖开始上升。血糖升高就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而肌肉及脂肪细胞“感到”胰岛素就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血糖即降低。此外,肝脏对血糖也有作用。当较久未进食时(如睡眠),肝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以防血糖过低,而肝脏何
时释放葡萄糖是根据血中胰岛素高低而定的。当血中胰岛素较多时,肝脏就认为血糖已高,不再释放葡萄糖。
2型糖尿病除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外,有的病人还有胰岛素抵抗。即在上述过程中,肌肉细胞“感不到”胰岛素,而不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肝脏也“感不到”胰岛素,所以还在释放葡萄糖,使血糖更高。而实际上此时血中胰岛素已高于正常,医学上称为高胰岛素血症。
口服降糖药即针对以上环节。目前世界上主要有6类:一、磺脲类,主要使胰岛分泌更多胰岛素。这类药作用时间长短不一,剂量过大易引起低血糖。市场上品种很多,只选其中之一即可。
二、双胍类,主要作用于肝脏,使它不要释放太多葡萄糖,又能增加糖代谢,也有些增加对胰岛素敏感的作用。这类药有消化道等副作用,应在餐中服用。目前国内有二甲双胍及苯乙双胍(降糖灵),后者在国外已被淘汰。
三、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抑制小肠内消化糖类的酶,使葡萄糖吸收缓慢,餐后血糖上升也慢。故应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这类药目前国内只有德国及日本进口的两种。(目前已有国产品-----作者2007年注)
四、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针对上述的胰岛素抵抗,使肌肉及脂肪细胞等对胰岛素敏感。国外已有此类产品,但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目前进口产品及国产品都有-----作者2007年注)
五、美格列奈类,这是一类新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但化学结构不是磺脲类,而且作用快、维持时间短,应在餐前即刻服用。目前国内已有一种进口药。
六、中药。中医药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有的能防治慢性并发症,有的能提高对胰岛素敏感性,但经现代科学严格研究确证的不多,故不能盲目轻信广告。我认为有些中药与西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这6类药是否要同时用于一个病人呢?不是的,主要根据病情及血糖高低有所选择。一般尽量做到少用药、剂量小、服用次数少、价廉,而又能使血糖接近正常。对血糖稍高,往往首选一种磺脲类或双胍类。如主要是餐后高血糖,则用糖苷酶抑制剂。各种中药可根据其
作用不同而适量选用。血糖较高者目前主张几类药联合应用,而各药的剂量小一些,可减少其副作用。至于上述第4、5类药,由于国内尚未进口或刚进口,还有价格问题,可酌情选用。我们相信,对于早期发现的2型糖尿病人,经过上述治疗,绝大多数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发表于新民晚报2000.07.09康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