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科普 糖尿病 |
要知道正常人吃饭后血糖会升高,约二三小时后降至正常。因体内有调节血糖的机制,可允许血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会有任何感觉。但当患糖尿病血糖较高(如20毫摩/升左右),或用降血糖药物发生低血糖(血糖3毫摩/升以下),就会发生症状。前者有多尿、口渴、多饮、消瘦等症状,即所谓“三多一少”。如血糖再高,则可以发生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由此可见,早期糖尿病并无症状。如果此时不查血糖,很可能发现不了。但此种无症状的高血糖对身体仍是有害的,可以影响眼睛、神经、肾脏及心血管等而发生慢性并发症。如果此时出现视力减退、手足麻木、尿蛋白、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症状时,往往已有糖尿病多年,要治疗也比较困难了。所以我们主张,至少对40岁以上、较胖、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每年查一次血糖,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样可大大减少慢性并发症而改善预后。
至于已经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尽管病情稳定,但是由于年龄增长、饮食及生活可能有改变,再加上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会逐渐发生药效减退。再则糖尿病病久时,由于神经病变,可以使感觉迟钝。如经常发生低血糖者可以没有冷汗、心悸等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此时可以血糖有变化而人却没有感觉。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以观察病情变化,而不能跟着感觉走!(发表于新民晚报2000.06.13夜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