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铁哥
铁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76
  • 关注人气:1,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2011-07-12 21:56:31)
标签:

宋体

反思

试卷

自我教育

儿童心理学

教育

分类: 似水流年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285

案例:小学四年级语文测试,我十分自信,此次,满以为一定能考取前三名,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十分慈祥的老师。那天老师抱着试卷进教室。我的心怦怦直跳,当试卷发下来,我迅速打开,发现是90分,心一下凉了半截。仔细检查,发现一个10分题是能做出来的,可是考试时粗心了。为什么呢?强烈的虚荣心驱使我拿起橡皮擦擦去错误的答案写上正确答案。之后,颤抖着拿着试卷让老师帮我加分数。“老师,您瞧,我做对了,您为什么扣我十分呢?”李老师听了,接过试卷,不露声色:“是吗,让我看看。”过了一会儿,若有所悟地说:“哦,或许是我错了,有错就改嘛!”并加了一句话:“人就该诚实,对吗?”分数是加上了,可是我不安了好几天,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向老师坦白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学员提问: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二)

 
              

    学员1:看到了老师水的智慧,她清洗了孩子,也清洗了自己。

    学员2:这位老师的儿童心理学学得比较好,我感觉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孩子心理的把握,是一种无言的教育,这方面很成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隐性地教育了他。

学员3:这个故事让我特别有触动,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我身上,很巧。当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也是这样处理的,但是加上分后,有几天我都在思考,“做人要诚实”。但后来学生没有来坦白,是不是平时跟学生的交流太少了,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少了。

李:你觉得小孩作弊了吗?

作弊了,涂改液涂改的。试卷是98,只差2分。仍然要来改分数。后来想应该慢慢改变他。长期观察,不能在一件事上伤害其自信心。

学员4:我看了后,对两个人特别欣赏。一是老师,机智,二是小孩,有自我教育能力。我们的学生不一定人人像他。方法对有些人可以,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我可能不会。在我的心理,老师要像一明镜,明察秋毫,去伪存真。

:你有不同想法。

学员5:老师加分是出于自己的判断的怀疑,还是出于爱护孩子自尊加分的呢?如果确信判错,然后补上一句人应该要诚实,合适吗?如果是基于教育方法的需要选择加分,如果出现了,没有按照老师的预想来承认错误,是不是还有进一步的举动呢?

学员6:我们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会尽量避免了这种情况,像我们会在学生错误的地方画一个标记。例如数学里面多写或少写0的情况就划记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学员7:这个老师和学生的交往应该是比较长的,学生拿着自己改了的试卷找老师。老师不露声色、是保护孩子的。那句话是说给自己,也说给孩子听的。

学员8:看完后我就是特别欣赏这位老师的做法。我工作三年了,在工作前两年我想我不会这样,因为我前两年特别辛苦,和孩子似乎是一种敌对关系。现在觉得老师和学生相处的过程:关系特别重要。

学员9:张文质:生命化地教育。用慢的方法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孩子。这是知识之外需要的东西。我们太繁忙了,认为自己在做重要的事情,而忘记了其他的东西。

学员10:我有不一样的关注点。老师通过几句话感染了学生,使学生自我教育并醒悟。但是我想在这简单几句话的背后,这个学生不会因为某一刻有了醒悟,而是在这一贯、之前、之后有一直尊重学生的理念,润物细无声,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后巧妙地处理,达到良好效果。

李:都说的非常好。也有很多老师出现过同样的事情,反应会有不一样。当然,如果是一个调皮。脸皮很厚的孩子,这样处理可能没有效。如果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一句话甚至让他致命的孩子,或者还有不痛不痒的,处理可能就很麻烦了。我们当中有经验的老师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但还是有可能出现,出现后怎么办?有个老师说掌握了很多心理学知识,我觉得不是这样,掌握了心理学也不一定知道怎么有效处理,因为教学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应该说,这种处理是没有技术化的标准的。

老师们在分析的时候,是在谈不同的理念,它和信仰相关,个案中之所以处理得好是因为他了解学生。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否公平?什么是教育公平。是不是用一个尺度衡量所有的东西?回到教师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心理学、儿童发展等。具备了这些老师就能做好吗?跟他的理念、正在形成的知识有关系。此例可还以看到驰远的“学习”,想想当前的考试制度。

 

案例故事:课堂教几何概念。直线射线线段。我猛然有了问题。“为什么射线只有一点而不是两点呢?”提完后我很自豪。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老师的脸由晴转阴,变得铁青。突然猛地拍桌子,大声训斥,“你为什么有两只眼睛而不是一只眼睛,为什么你叫崔琴,不叫崔牛、崔马呢?”全班哄堂大笑。我被吓得目瞪口呆,眼泪打转。从那后,多了一个外号,那年九岁。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教师的权威,知识的化身,教师是不是很开放,对学生敏感,教学的情况是动态的,教师如何随即应变,教师允不允许犯错误……很多方面的问题。从这样小小的体验中可以做很多深入的研究。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师知识呢?

内化的知识(embodied knowledge)、关系方面的知识、个人实践知识、教学机智(充满思想的知识)。

动态地了解他人的体验的知识,又是一种关系的知识.

怎样才能获取这种知识呢?没有技术化的手段。

北大讲座,说到同样的刚才的故事。一个博士说这个现象学很好,那请问有没有绝招。没有,但是真有绝招的话,我已经告诉你了。目的在于:你读了这个故事和我一起分享了这个故事,未来你能做得更好,有一点我知道,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更多地想一想我会怎么做。怎样才会更恰当的了。

需要大家互相分享这样的经验,慢慢形成一种感性,形成一种智慧,知识是潜移默化的,但是没办法灌输。

生活中我们会对许多的体验感到好奇,想知道,但有时候见多了就麻木不仁,视而不见,丧失了某些生活体验的敏感性。

教学中反思实践:

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对鲜活体验文本的反思。

——多谋善断的行动 thougtful action

                                               文字录入:李金国    照相、图片编辑:高远望、杨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