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一)
(2011-07-12 21:54:26)
标签:
李树英新加坡宋体教师专业学习研究教育 |
分类: 似水流年 |
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一)
教育现象学不是教育的现象学,是教育现象的学问,是一门大人和小孩如何相处的学问,怎样做才是最恰当的。是一个教育学的强烈的人文视角。
归纳一下:到过很多国家做过讲座、开会,我所看到的国际视野当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说一说。
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以前的教师是教“书”,把书里的交给学生,学生吸收没吸收不管。现在有一个热点,在香港叫做“教会学习”,是因为学生现在知道的书本知识可能比老师还多,必须承认,书上知识都能在网上查到。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怎样判断哪些知识有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加坡就提出:教少一点,学多一点。
教师教育体系:
职前教育
在职培训及持续教育
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教育课程的重建
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师资培训转向教师专业提升和发展;短期进修转向终身教育;由自上而下的大学教育与培训转为院校协作、校本教研和同行互助。
内地,教育学院教授没有中小学教学经验,没有这样的真实数据。像在香港教育学院所有教授都有中小学教学经验,都有学科背景,我的同事有的是数学、有的是化学专业的。这是一个趋势,需加强校本研究和培训。
国际教师教育若干问题争议:
教师的职业和专业化:对教师职业的质疑(还是谁都可以当老师,是一个专业的职业);哪些人才可以做教师(招收师范院校学生思考的问题);签字教育学(lee shulman 缺少一门签字的教与学,老师签字不管用,师范教育里面师范生的实习太少,在香港加拿大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学实习,本科生从第二年开始就要到中小学实习)。
谁将主导教师教育?大学?中小学校?或第三方机构?
如何跨越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案例是培训(课例、录像案例)佐藤学等;教师成为研究者;课研、教研与课堂学习研究(东方的课堂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动态系统);教学的机智与实践智慧的培养。
师范院校中的教师教育与各级教研机构的功能结合问题
国际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思考: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效的教师呢(加拿大做过研究,比较了加拿大,日本,韩国,美国、中国。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问了一些校长,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都不一样?);教学的机智与实践智慧的培养;研究成果的方法问题和对教师教育的反思。(以前的研究太过量化,用问卷、测试等,对这种量化提出质疑,由量化转向质化)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具体的实例分析:研训一体、研修一体、科研(包含观课技巧与课的分析)、教研、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
香港的经验:将课堂学习研究融入到师范本科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硕士学位;大力推广……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学了所有的儿童发展理论课,掌握了所有的课程方法,并熟悉所有的教学法, 可是这位教师可能仍然是一位贫乏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范梅南
再谈教师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认知学、心理学、课程学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其实都是外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