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三)
(2011-07-12 21:58:33)
标签:
宋体现象学教育时机教学的脾气小故事教育 |
分类: 似水流年 |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308
互动环节:
学员1.如何获取他人的体验?用诗化的、纯粹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所谓诗化的语言怎么去理解呢?现象学说要回到现象的本身,避免主观的东西。而诗化是带有主观的。
李:怎么去做?纠正你主观和客观的问题。现象学的文本你要变得很客观是错的。质的研究都是主观性的,都是带有偏见性的。量化是尽量做到客观,但也会带有主观性。质的研究是主观的。既然是主观的,又有麻烦的事情,很有可能是个性化的东西。叙事非常主观,把自己的成长历程描述出来,是这样子来做的,对他人产生影响。
现象学文本要用诗化的语言。体验很快就过去了,你要通过语言来描述,一定要有张力,有感染力,产生现象学的点头。当老师也遇到过这种事情,现象学式的点头。诗化的语言描述,会产生一种像诗一样的感觉。
和文学作品有什么差别:三个体验,文学的反思找意义的时候,做不到,没有提升到主题的高度。像学习的主题,教与学关系的主题,做这样的主题分析。
李:这三个故事是做访谈时,做现象学写作弄出来的。我即将出的一本书《教学的脾气》,这都是我在做研究当中梳理出来的。可以将生活体验的小故事、难忘的事情、老师的眼神、口头的整理成一个小故事,可以通过访谈获得,也可以给访谈者一个题目请他描述。
李:现象学是先将理论抛开,然后最后上升到寻找生活意义,找主题,把这些主题与现有的理论进行辩论,然后发现这些理论可能有问题。它不是先有理论再去指导实践。
一线教师先要积累轶事,然后再做反思。再提升到比较高的教育思考。
李:有时候不敢看孩子的照片,在孩子成长中,他性格的发展我都没有很好去观察,去欣赏。他情绪和身体的调节没有做好。
李: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行动,每时每刻都在做决策,做得有意义就变成教育的事件,teaching moment .你要问有没方法?
我讲一个签到的故事:我上课时,在点名时,发现点名册上有某个孩子的名字,但却没到。他签了名,人却没有到。我会怎么办?我当时停了一下,并继续讲课。讲完课后再去找该名学生。也许这样做,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我们至少可以思考,我们怎样做对小孩是最好的。大家要知道,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