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铁哥
铁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76
  • 关注人气:1,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2011-07-12 21:52:16)
标签:

李树英

加拿大

宋体

现象学

体验

教育

分类: 似水流年

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   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副总监  李树英博士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281

主持人樊杰:新课标有三个维度,第三个维度难以测量。通过课堂学习研究是可以测量的,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是李博士的最爱,是什么方法让其领略个体差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是什么让其如此衷情?今天就由李博士给我们来讲述现象学。

       李:非常高兴见到大家,希望今天讲得更有趣一些。介绍自己。香港教育学院,有职前培训。(展示教育学院图片)。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展示图片),这里是我的母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图片),后在外语系做教师,教研室主任,外语系主任,院长,然后到了加拿大阿尔伯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省份,在此读博。儿子在大学读三年级(父子照片)。做现象学先要了解说话的人,才能说话和叙事。儿子参加全加拿大羽毛球比赛获第三名,相当于内地的全运会。如果让我重新带我会怎么带我的孩子?作为一个家长、老师就是要不断去反思。

     我的研究兴趣:

教育现象学、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

教师教育、教学的机智(实践智慧)

质的研究方法

课程学研究(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隐性课程学、运用现象学图式来做课研)

……

     案例:小学老师讲的一件难忘的事情。(梗概)

朱老师,漂亮,和蔼。我英语一般,到初二渐渐喜欢,每天盼望。一次考试终身难忘。英语单元测试,自我感觉顺利,除一个单词漏写,几乎满分。结果给了满分,老师表扬,当时喝了蜜糖一样,这是最高赞赏。其实老师不是没发现,而是在错的单词下划了横线。是为鼓励我,促使我更加努力,更加认真细心。

看一看老师难忘的体验,值得我们思考,用一种现象学的形式发问:

这是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类似的故事可能曾发生在我们身上,为什么孩子对这样平凡的故事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这位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一个成绩很一般的孩子为什么渐渐喜欢上了英语,并且每天都盼望英语课的到来?

是因为老师关注他吗,老师与孩子的关系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错误的单词下换了横线,把漏的字母写出来,同时给了满分,老师是不经意间做的,还是这个行动已经成为老师的一种体知呢?

老师这样做好像是有目的的,似乎在对孩子说:“我知道你错了,下次一定要更仔细一点儿哟!”

给满分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对孩子的表扬意味着什么呢?

给满分给孩子公平吗?这位教师是位好教师吗?

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学习对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呢?这个小小的故事当中有教与学吗?

还有更多的现象学发问……

那位教师当时意识到了她的那个小动作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吗?

此刻她还记得这件事吗?

这样的小事对我们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有什么启发呢?

(大多在技术上的培训,我们做到了这些吗?)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提问,从课程、教育公平等提问。

人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看一幅图画,(大人牵着小孩,自己抱着儿子)当时孩子的体验,我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追踪人的生活体验。

 现象学对人的探究:重新寻找生活的体验(research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非常好奇……

看图画(南行打工的图片)我会问:离别的体验是怎样的呢?这个小伙子大声说什么?仿佛在说:太太,我打工赚钱了就回来;另外一个小伙子拨开夹缝中看亲人一眼;另外一个脸上的神色非常伤感。

我们可能会好奇:

很投入的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深深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时候,我们会怎样?

有的喜欢卧着阅读,有的在沙滩里阅读,有的在厕所,有的在黑暗灯光下,……这种体验是存在的,加拿大厕所里干净,摆着书;还有现代的阅读方式:平板电脑;躺在摇床上阅读,叫他他完全不知道;车上阅读,在水里阅读,在外面,(配合多个图片展示)这么多的情况,我们就会想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呢?

对此,有人研究出了博士论文。我们可以试图创造一种好的阅读空间给我们的孩子们,加拿大的一些图书馆阅览室就提供给孩子这种阅读体验式的空间。

我们可能也会好奇:

以考试为中心取向的课堂学习体验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教师上课,学生睡觉,课桌上堆积很多书籍资料)这种体验是什么样子的呢?

图片:小孩在考试,父母在外面蹲着等待。

生活中我们会对许多的体验感到好奇、想知道,但我们却显得麻木不仁,看得多了视而不见,丧失了对某些生活体验的敏感性。

现象学的视角驱使我们感到好奇,去体验,感受……

 那么什么是现象学研究方法呢:
它是一个系统地探索人的生活体验的追问方式;

它是研究传统中最具人文价值的一个质性研究方法;

他最具人文性,是因为它尊重的独特性,而不是普通性;

因此我们说他是人文科学研究当中一个强烈的人文视角。

 说起科学时,会联想到什么?

通常联想到自然科学、实证科学,以及那些与可见的证据,尤其是数据、模型和公式等,可是……其实科学可以分三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怎么区分呢?

(湖北管老师:过去一直将社会、人文混为一谈,现在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讲不清晰。)

19世纪末,狄尔泰最早提出,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体,但当研究人的时候是当成一个物体来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主体,人,有主体性,各种社会属性,也研究物,但物就具有主体性,例如中央4台国宝档案节目,研究物,但会当成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人和物,更多研究主体间性,你和我的关系。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些重叠。

研究方法自然研究有了不同: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可测量(measurable)、可量化;质的研究方法:看不见;变化;影响;潜移默化。

 对于人手的研究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李树英博士讲座之三: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展示图画:医生在学习,剪掉这根筋,看表情,实习生的表情麻木,病人完全被堪称一个物体。这就是典型量的方法。

(展示各种图片)

伦琴射线

病床上,完全变成物体,医生可以接好手指。

老师抚摸小孩的头部,这个手的力量比手术刀的力量更大。

弹钢琴的手,充满激情,非常投入

爱人的手

我们需要体会他的感受  这是一种体验:性格、热情、欢乐……把这种体验描述出来,就是非常好的材料。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握手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读一篇小文:

爱,是从手的触碰开始,小心翼翼的试探,惶惑犹豫的心情,从指间的轻轻碰撞开始一段痴恋。

直至十指相扣,把握住也就握住了一份心意和坚定,携手走进婚姻,无助时,总有一双手递过温暖。

而在深夜,有人轻抚你日益粗糙的指尖时,慢慢地感触更是要将热泪萦怀。

一旦爱将远去,首先被厌弃的和轻慢的仍然是这双手,所有诋毁的话语和憎厌的神情总是从对手的反应开始。

心手相连。

爱与不爱,都在手上了。——匿名氏

      现象学:由直接的体验开始,旨在描述一个现象不变的特征,区分对这个世界先于理论的体验和对世界的理论的或科学的描述;为探索人的现象提供一种方法。

以鲜活的生活体验为起始点

实践的现象学简单地说就是探究可能的人类生活体验。学生对座位的体验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喜欢坐后面呢?

现象学转向生活的实践经验。现象学的哲学:研究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实践的现象学:以职业实践、社区和运用伦理学为中心。

       关键词:先于思考的(pre-reflective);先于理论的(pre_theoretical);先于概念化的(pre-conceptual)

例如:小孩走,突然要摔跤,猛然伸手去抓他。这是是前思考的,为什么这样,小时候学了,做个好老师,要关心小孩,当然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是概念化的。

       梅洛·庞蒂:这个世界不是我所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体验过的世界。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法、批判理论、语篇分析、文化研究

叙事研究方法:性别研究、心理分析法、结构、后现代、传记式

       关键词:括弧(bracketing)、悬置(suspension)、还原(reduction)、解构(deconstruct)、重构(reconstruct)

现象学方法中所收集的数据

人的生活体验小故事(回忆、描述性的轶事、叙事、白描式的图片、录像、甚至文学作品中的小故事的形式)

这些数据首先应具有描述性,是生活体验的直描,不要夹杂反思的成分。(先要找数据,后面再反思)

       我们如何获取他人的生活体验?

尽量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生动地描述自我或他人的生活体验,LED数据的要求:纯粹的描述,尽量接近原初的体验。

语言——作为理解人的体验的媒介

有未经反思过的原初体验吗?可能的体验?接近最原初的体验?语言的力量和局限;科学的语言与诗化的语言

运用还原法、括弧法、悬置法去追踪的过程之重要性。

   如何收集数据

现象学的访谈、现象学的写作、文学作品中已有的相关描述;重写和编辑

如何分析数据

焦点讨论、挖掘意义、主体性分析

 寻找意义的实例

刚开学,兴致勃勃批改五年级第一张作业,陌生名字记下。发现一张特别,与我要求相差甚远,脏脏的印记,当时生气,肯定没认真画。上课了,环顾一眼,随意点几位同学认识一下。我深深记下那位作业特别的同学,个字高高,一脸憨厚,靠窗口最后一排。上课,不时盯着他,舒缓了心情,观察他完成作品的情况,观察后很吃惊,因为这个学生按照老师介绍的作业步骤一步一步认真画,不满意就擦掉,反反复复,执着。于是及时指导一些技巧,当时的心情就是对待我的一个心爱的学生。

这里面你看到了什么?提些问题?

学员1:我在读的时候,有些地方作了特意的停留。有几个关键词是故意停的。您当时听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直接体验是唯一的道路。请直接体验。

学员2:在这之前,没有和孩子接触前,喜欢下结论。观察后才发现是一个非常欣赏的学生,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学员3:批改作业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一步一步修改,当时的体验是怎样的?学生得到老师指导的刹那心情是怎样的?

学员4:体验:看了案例后,想起了类似的现象。实习老师,上课起立,两个孩子高、矮。老师说还没站起来,孩子说已经站起来了。那个孩子本来只有那么高,站起来和别人坐下差不多;眼睛小,你怎么老打瞌睡。

学员5:学生的角度:当这个老师点名的时候心情怎样?课堂当中那样关注他时内心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学员6:老师说很生气,觉得没认真,一定批评。生气的模式?

学员7:是什么促使那位学生直接去找,而是先点名,认识后再处理?对待心爱的学生和不够满意的学生内心感受有怎样的差别?

大家逐渐上升到有教育意义的问题了。在提体验式问题的时候,先要找意义,有哪些生活意义,然后再找主题的分析,关于教育的主题,

现象学的发问:

教师为什么会兴致勃勃批改学生作业?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兴致勃勃?

看到一张反反复复修改留下脏脏印记保留变形的几个线条,教师为什么生气?你改的时候会不会生气,作为老师为什么会生气呢?

作为教师,通常会怎样表现呢,我们会生气吗?有些老师我才不管呢,错了零分。

这位老师此时对下一节课是否有了计划?是如何计划的呢?如何盘算的呢,一定要好好批评。

教师环顾教室一眼,随意点了几个名字。他为什么而这样做呢?为什么要深深地记下那名作业特别的同学?

上课的时候教师不时盯那名学生看,是什么让教师舒缓了一下批改作业时的心情?

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找他,是因为孩子在课堂上认真表现吗?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吗?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决定有哪些决定性的因素,教师是怎样动态的阐释、执行自己的课程计划的呢?

   小体验经常发生,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要寻找意义。(课件展示:在文章中标记了一些语句进行体验。)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假如你碰巧在观课,作为观察者,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点了几个学生的名字,之后就按照自己的要求一步步讲解,让学生做作业,最后展示了一个并不是很好的作品。更仔细一点,可能会让我们发现教师有几次盯着一个孩子看,有时在观察这个孩子,有时对这个孩子进行一下指导。

如果仅仅是这些,这只是一节再普通不过的美术课,但实际上,通过教师细腻体验的描述,我们却感受到了我们在课堂中看不到的东西。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时随地都会有许多偶然的事件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事情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永远也想不到。

 教学很难,因为它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更因为它具有:临场应变性、道德规范性、身体的体知、与学生的教育关系。

 针对课程的决策,教育现象学更关注什么??

教育的关系、教育的情境、教育的行动。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

 互动环节:

学员1:李博士讲述了各种体验的表现和现象,那到底什么是体验,能用简短的几句话说一下吗,让我们加深理解。教育的行动种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了外在的行动,其实身体内部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否也是体验。

李:体验从几个维度理解:时间性,体验时感受时间很短;空间维度;身体的感觉、感官。还有其他一些,如果能把这三个维度描述出来就具有规范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