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与一位朋友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对她称呼我“美女”我表示不能接受,我也几乎不以这个词叫别人,而她问我为什么时,我并没有做出什么好的回应。
想起星期五大家一起讨论的时候,有位同学说起关于语言的话题,她说曾经有一次她爷爷与她闲聊,谈到她故去多年的奶奶,爷爷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每次我看见你奶奶杂草丛生的坟头,心里就会想起你奶奶生前的事。这位同学听了这句话立刻就愣在那里,心里生出一种感动的情怀。她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像这种温暖性的语言越来越少了,而到处充满的是功利性、商业化的语言。
而“美女”、“帅哥”等等这样的词就是这种流俗、大众化的时尚语言、功利语言,大众到每个人无论见到什么人都会以美女帅哥相称,当然这确实会让人高兴,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赞美之词。但是,当这种语言变成冷冰冰、硬梆梆的俗套,甚至流于媚俗的时候,就失去了个性,不再具备感情色彩,反而变成一种揶揄,让听者觉得别扭。对于到底如何称呼别人,现在的确成了一件为难的事,我也说不出好的建议,但是就我本人而言,我还是喜欢别人叫我名字,至于陌生人,相对来说,是姑娘、小妹、姐姐、阿姨等等。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在语言中,大地对着天空之花绽放。”既然“语词如花”,那就应该是诗性的,让人感觉舒服温暖的。当然,这不是说要人人出口成章,口吐莲花,个个变成诗人,或者刻意的去追求怪异新奇,让语言晦涩,但是如果每个人的言语都像花儿一样,给人以馨香,温暖彼此的心灵,我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会和睦许多,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会更加美好。
由此,我又想到了教育中的语言,《我与你》中说教育的目的是晓谕大家“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与你相遇”即与人交往,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在对话中进行、敞开,以达到双方精神的相契合。而教育中如果充满的是权威性、指令性的语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无法展开,受教育者对教师不仅会产生抗拒的心理,进而可能会使其排斥整个学校教育。这就是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对话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成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是要把学生“当做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我们常说美育需要美的陶冶,或者语言学习也是美的教育中的一种形式吧,教育者在教育情境中的感性、温暖、诗意的语言也会让学生体会到美好,感受美的生活,从而使之敞开个人的内在世界,与他人活泼的交流。
Liup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