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书卷三之中,有这么一段话“倘若你穷究万物及限在之生命,则你趋近无底深渊;倘若你无视万物及限在之生命,则你面对无限空虚;而倘若你圣化生命,则你与无限生机之上帝相遇。”(P68)
何解?人在处在生死之间,生前死后的事情是不知晓的,而在生之时又不免感悟到生命之与神秘之事的相邻(有人把这种神秘误认为“虚无”,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由此最终感叹生命之有限,于是开始了生命之超越有限,通达无限、不朽之路径。书中给出了两条路径:一、笃信人以神自居;二、遵奉人融于神。(P72)
让我简单地说吧,前者试图以自我充当通向把握无限之路途,比如“我思故我在”式的笛卡儿之现代哲学所确立的绝对真理观,然而在此之后,毕竟我思亦非基础,此“基础”背后的只是深渊。后者则是以基督教神秘主义为代表的,自我与神秘之物(所谓上帝)的灵魂交融,然而这是以无视生命的世界性处境为代价的,这种合一无非也是“虚幻的合一”,“合一”背后的只是“空虚”。(更具体丰富的展示请看《我与你》)
于是,剩下来的只有一条路了,那便是我——你关系的回应、领承。在与自然、人、精神实体相关联的人生中,“永恒之你”绽出,玉成三种不同的关系境界,然三实则为一矣。(关联阅读:《纯爱作为相遇的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