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忙碌的“大仙”

(2009-06-17 09:23: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见闻

    民间有一种风俗:关坟。这其实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但在民间特别是乡下流行已久,且日渐盛行。有许多人不相信一个巫婆能够测得死去的亲人在“天堂”的生活情况,因为根本没有“天堂”,“天堂”只是人们臆想的美境罢了。但是还是有许多人违心地做了,为了不违乡俗,为了“告慰”死去的亲人。不久前,我也“入乡随俗”了一次。 

 

忙碌的“大仙”

   

 1.三请“大仙” 

    为给死去的母亲关坟,我们去请“大仙”,没想到“大仙”很忙,请了三次才请到。 

    “大仙”是一个老太太,做巫婆多年,因出了名,人们才送她这样一个称号。乡下有个风俗,亲人死后要请巫婆关坟。所谓关坟,就是巫婆装神弄鬼一番,说是死去的亲人鬼魂附巫婆身上了,活着的人就可以通过巫婆与死去的亲人对话,由此与死去的亲人对证生前曾经发生的一些相互关系和事情,了解亲人在阴间(或天堂)里的近况,以了却活着的人对死去亲人的一份牵挂。这明显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但村里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妇女和老人)还是深信,加上有关方面对此睁一眼闭一眼,故得以延续并盛行。

    第一次让亲戚帮助预约。“大仙”家住县城西侧的姚桥,我们在那边有个亲戚,让她帮助上门约个时间。下午亲戚回电话说,“大仙”出去关坟了,没见着,只看见有三辆高级轿车停在“大仙”家附近,排着队等“大仙”。“大仙”非常忙碌,每天被汽车接走,跑好几个地方,只能等晚上“大仙”回来后再上门约定。

    第二天一早,亲戚打来电话说,她正在“大仙”家里,这个礼拜天早已被人约去了。因为我们平日都在上班,只能约休息日。怕电话里让亲戚转话说不清楚,我们直接与“大仙”通话。“大仙”说看在我亲戚与她是一个地方的熟人份上,答应我们,时间定在清明节下午。我们没见过“大仙”,听说已70多岁了,但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有些高亢激越,中气很足,感觉到的年龄才四十岁的样子,这让我们多了一份好奇。 

    下午一点,我们的车子准时停在“大仙”家附近的公路上。我们看到了“大仙”的女儿,一个将近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她说就在10分钟前,有辆黑色的小轿车将她母亲接走了,大概是因为约的人家多了将她母亲搞浑了。我们无奈地望着“大仙”住的村庄,看见了“大仙”家造得富丽堂堂的新楼房,在村庄里如立鸡群。“大仙”原先是在自己家里做这事的,后来家里造了新楼房后,她儿子媳妇不让她在家里摆场子,“大仙”就改为上门服务了。“大仙”的女儿跟着母亲学这个,因为还没大的出息,以做助手为主,有汽车接的人家“大仙”一个人去,没汽车接的人家,就由“大仙”女儿开三轮电瓶车带“大仙”去。

    我们再次约定,明天下午一点再来接,叮嘱“大仙”女儿转告并帮助安排好。希望明天顺利接到“大仙”。

    下午一点不到,我们的车子出了县城沿海王公路往西走,车至黄桥不到拐向南,进入一条村级公路,驶过一座桥,再往西驶入一条石粉路,弯弯扭扭驶到了“大仙”家的新楼房前。“大仙”的女儿跑出来说,“大仙”被村里一家人家接去了,还没回来,让我们稍等,她去催催。“大仙”的女儿说完就开着三轮电瓶车去了,我们看到她脸上挂着一丝歉疚。 

    20来分钟后,“大仙”的女儿开着三轮电瓶车从一条小道上回来了,车斗里坐着一个老太太,一定是“大仙”了。电瓶车开近,我们看见“大仙”扎了块绿黄相间的头巾,虽然有些老态,但精神气一点不比她女儿差,据说她的一双眼睛是盲掉的,但我看见眼睛一眨一眨,似乎比没盲掉的眼睛还有神,甚至有点洞察一切的凌厉。 

    扶“大仙”下电瓶车,走过一小段盲道,再扶她上汽车,整个过程“大仙”没说一句话。不知是因为她累的,还是刚才附她身上的鬼魂没走远,或者她对昨天的失约也心存愧疚?快关车门时,“大仙”对她女儿喊话了,让她三点钟去千福泾桥等待,然后对我们说,三点时要送她到千福泾桥。我们知道了,“大仙”今天下午除了去我们家外,至少还要去千福泾桥那边一户人家。 

    时间紧张,我们赶紧上路。 

2.“大仙”摆架子

    我们要请“大仙”去乡下家里为母亲关坟的消息,早在邻居那里传开了。那天一吃过中饭,一大帮人冒雨赶来,结果空等了一回。第二天下午,我们的车子到家时,已经有数十人等在那里了,大多是中老年妇女,她们想看看神秘的“大仙”,有些人家也想借此机会给家里死去的亲人关关坟。

    “大仙”从车子里出来,场上的人立即停止了说话,气氛立刻有了庄重肃穆。“大仙”停步站住一会,将头往左右转了转,有点扫视一圈的样子,象领导人在检阅自己的部下。其实“大仙”是看不见的,她是盲人,但她有一副灵光的耳朵,早已觉察到有很多人在等她。 

    “大仙”进入屋内坐下,随便聊了起来,聊的话题很杂,与她接话的人很小心,怕万一说漏了嘴,帮了“大仙”关坟,这样关出来的坟就不真实了。大仙说点燃两根腊烛,再点一柱香,旁边的人很听话地照着做了。此刻,“大仙”说出来的话,没人敢不办,因为参与进来的人已经“心临其境”。 

    “大仙”为我母亲关坟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加上车子来回需要的时间,离“大仙”与她女儿说好去下一家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但现场还有三家邻居想请“大仙”关坟,“大仙”伸个懒腰说回去了,急坏了三家邻居,她们让我帮着说说。我对“大仙”说,她们就在隔壁,诚心请你,你就过去一下吧,等会我们车子开快一点。“大仙”一副犹豫的样子,说她到这里来是看在熟人面子上的,否则她不愿意跑这么大老远。听话听音,想关坟的邻居听出“大仙”话里有了松动,手脚快的一家赶紧扶“大仙”走了,没抢着的二家急着让我等会再帮助说说。我本来是为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说是了却一桩心愿而来,不料还充当了一回说客,帮“大仙”拉“皮条”。 

    “大仙”去邻居家关坟明显仓促草率,只用了半个小时,“大仙”就打个哈欠伸个懒腰说回去了,她此时说的回去了是指附身的鬼魂要回去了。周围听的人暗地里评说关得不准,邻居家主人也有了不称心的面色,但还是迅速将80元钱付给“大仙”。邻居家平时很节俭,去菜场买菜很会还价,可是付这钱没说一句还价的话。有人说倒底是特意请来与“搭便船”不一样,同样付80元钱,两家关坟化的时间不一样、关的效果也不一样。其实此时,我们还没付钱给“大仙”。 

    “大仙站起来又要说回去,另一家邻居上前求情,请“大仙”再辛苦一下,给她去年冬天死去的老头子关关坟。“大仙”咕哝着说来不及了,邻居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的心肠软了,又帮邻居当说客。“大仙”说还不快去准备香烛呀,邻居象领到圣旨一样,一路小跑先回家了。围观的人看着我,他们大概认为我在“大仙“面前说话很灵,我突然感觉自己竟然与“大仙”穿上了一条裤子,我们成了一丘之貉。 

    关完坟,付掉80块钱后,我看见邻居大妈舒了口气,向“大仙”连声道谢。“大仙”象将军一样站立起来,向四周扫视一圈,虽然她看不见,但她还是愿意做出扫视的样子,这个样子具有将军的风度。她感觉到了周围围满了人,他们都是她的部下,是崇拜她的人,对于她们,“大仙”无须礼貌地说再见,可以目中无人地迈步离开。可是“大仙”只是一个盲人老太太,她看不见路迈不开步,只能让人搀扶着。 

    剩下一户邻居没关到坟,一脸失落,她看着我们将“大仙”扶进车里。当“大仙”的一只脚伸进车里时,我听她说还有一家没付钱。原来“大仙”一直惦记着钱。  

3.“大仙”是苦出生 

    车子一路前行,“大仙”的话很多,她是一个健谈的人,很会说,而且脑子一点不糊涂。后来我醒悟:是我糊涂了,也不看看“大仙”是干啥的,要是没江湖上那两把刷子,能混成“大仙”?

    “大仙”曾经苦出生,这是我在车里与“大仙”聊天时得知的。 

    “大仙”生有二儿一女,两个儿子都开厂,女儿继承母亲的巫婆事业,大家挣钱各有门道,都造起了漂亮的洋楼,成了村里的大户。村里人看到“大仙”家发了,但他们没忘记当年那只小网船。

    “大仙”原本是上海人。数十年前,世局动荡,“大仙”还是姑娘家一个,随父母以撒网捕鱼为生,一条小网船住着相依为命的一家人,漂泊到了一个叫姚桥的地方。当地有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没娶上妻,成了大龄青年。两户穷人家相互同情,岸上人家收留了船上姑娘,“大仙”就在此落了户,与大龄青年结婚生子,一路艰苦创业,发展成为如今的大户人家。

    关于“大仙”是如何走上巫婆这条道的问题,“大仙”一直回避不说,我也不好意思继续追问,成为一个谜团。但有一点很清楚,“大仙”从事巫婆之事有几十年了,不仅给人家关坟,还给人驱邪消灾、治病救人,按“大仙”自己的说法,“不知行了多少好事了”。而我想到的是,这么多年来,不知有多少无知的人,将自己的辛苦钱送入了“大仙”的腰包,这些人中也包括我。就拿当天来说,“大仙”共关了7家坟,凭着两片嘴皮子,净赚了560元。真是行行出状元,“大仙”为她家业的发展,掘得了第一桶金。

    一个贫苦出生的渔家女子,因为选择了一个有市场的行当,因此而发;一个充满封建残余思想的社会加上一群睁一眼闭一眼的管事者,让“大仙”如鱼得水。

    车子快到千福泾桥,我们远远地看见“大仙”女儿站在西桥堍张望,她大概等急了。“大仙”下车,坐进女儿的电瓶车斗,电瓶车载着“大仙”母女二人,很快融入到远处的村庄里……

 

 

    相关链接: 清明 与天堂“连线” 【附视频】

 

 

忙碌的“大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