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故事】
刘婶扫街
刘婶守着这条街快13个年头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每天从街东扫到街西,再从街西扫到街东,来来回回地扫,不知扫坏多少把笤帚了。
刘婶是看着这条街热闹起来的。开始的时候只有街的一边有房子,来往的人不多,垃圾也少。后来,两边的房子象长竹笋一样,沙沙沙长出来了,街上行人和车辆也多了,垃圾成倍增加,再后来街的北侧造起了政府机关小区,这条街就象模象样了。刘婶从一个少妇扫成老妇,额头长出了缕缕白发。街坊邻居看着同情,劝她歇歇算了,刘婶笑着说扫习惯了,不扫街身子骨酸。街坊邻居又建议刘婶去跟领导说说,换条轻松点的街道,刘婶还是笑笑说与这街有感情了,舍不得离开。
邻居们知道,刘婶是舍不下家里一摊子负担才坚守的。她老伴身体不好常年服药,儿子下岗了,媳妇开了家小店只能图个温饱,眼看孙子一天天长大正需用钱,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所以刘婶很珍惜手中这把笤帚,年复一年,认认真真地扫着这条街。
刘婶每天一早就上街了,首先去的地方是政府机关小区,那边街旁立了一只很大的垃圾桶,她每天准时将桶里垃圾清理掉,然后再去其它路段清扫。久而久之邻居们有议论了,说连刘婶也攀附权势,对政府机关小区这只垃圾桶格外关照,有人说刘婶可能担心那里的头头脑脑不满意她的工作,怕丢了饭碗,还有人猜想是环卫所领导特意关照刘婶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刘婶不敢不办。有人还当面问刘婶为啥总是先去那里扫?刘婶还是笑笑说走顺了,人们发现刘婶这次笑得有些尴尬。
中秋节那天下雨,中午的时候刘婶再去政府机关小区的垃圾桶看看,手正伸向桶里时,有人叫她,刘婶吓一跳,转身看见王所长站在身后。刘婶尴尬着问王所长怎么下雨天出来了?王所长说刚才去局长家汇报工作了。王所长有些感动地望着刘婶,说了句:今天是中秋节,早点回家吧。刘婶感动得眼泪汪汪,点点头说嗯。
一周后,所里派人找刘婶谈话,想给她换一条任务轻一点的街道,刘婶急得直喊不用照顾,谢绝了。
年底了,刘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那天,刘婶坐在台下心嘣嘣跳着。王所长作总结报告时特别表扬了刘婶甘愿挑重担,认真扫大街,不顾年纪大,工作无怨言的精神。王所长举例时说到了动情处:那天雨下得很大,我亲眼看见有一个人弯着腰,将手伸进了垃圾桶里……她,就是我们刘婶。
会场一片掌声。刘婶羞得脸通红,低下头不敢看王所长。
先进工作者上台发言。刘婶坐着不肯上去,王所长下来请,刘婶不敢不从,勉强坐到主席台上,头低着,眼睛盯着话筒不敢看下面。
台下一片寂静,所有眼睛盯着刘婶,会场再次响起掌声,大家鼓励刘婶。
刘婶流泪了,眼泪一颗一颗滴到话筒上,又淌到台布上,随即化开。王所长也急了,鼓励刘婶:别急,你就说说为啥能坚持13年扫这条大街?
刘婶流着泪说:因为,因为那里有很多扔出来的东西,他们不要了,我家里都用得着……
王所长一愣,台下人都绷紧了神经。
王所长立即启发刘婶:你就说说那个下雨天为什么还坚持倒垃圾桶?
刘婶哇一声,终于忍不住哭出声了:我孙子要吃月饼,他们那里有很多吃不掉的月饼,我,我,我……
刘婶哭得噎住说不出话了。
王所长也哭了。台下的人在抹眼泪。
【后记】
博友钱江潮源写了一篇诗情画意的博文《啃着西瓜赏月亮》,里面写到这样一段话:“有个朋友告诉我,某环卫工人老大妈,清扫某条街道数年了,几次给她换马路都死活不同意,后来她私下里泄露了秘密:原来那条街道有幢房子是某政府机关的,那房子旁边的垃圾房里常常有未过保质期的包装完好的食品,有整箱的苹果,里面只烂了两三个,有七八成新的鞋子……”
我被深深触动,并久久难忘,进而发生联想。我觉得这段话里还有“隐情”没写完,我想起这段话时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就斗胆侵犯一次钱江潮源版权,涂鸦以上文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