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土地储备一只眼国家土地资源中国 |
09年地王层出不穷,但地产章子怡潘石屹却没有在这场土地大宴中分得一杯羹,眼红的老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开始算计别人家究竟有多少地。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通常都说我们人多地少,但中国的开发商可是一点儿也不缺地。
精明的老潘把中国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08年年报上面公布的数据、土地储备的数据和同年建成的建筑面积进行测算,发现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土地储备是151年,最低的也是20年,数据昭示上述企业囤地情况非常严重。
在房地产法规中明文规定:两年不开发的土地,政府有权无偿收回。这让老潘找到了抨击管理部门的充足理由:“政府光说不做,就是两年不开发土地要无偿收回,说了十年,也不收回,所以资本市场认为这个法律是不会执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每一家上市公司都会选择囤地”。
上市公司囤地大量土地,当作为管理者的地方政府或国土部门视而不见,这真是光天化日之下最荒诞的事情。这就好比一个小偷,大白天在警察局门口晃悠,当然最可气是这个小偷公然拿着偷来的赃物在警察面前晃悠,但这位警察大爷心理素质超级好,任凭你小偷如何作秀,大爷我稳如泰山,明知你犯法老子就是不抓你,气死你丫挺的!
针对开发商囤地,老潘的想法简单而幼稚,那就是希望国土资源部要时不常的警告一下开发商,如囤积的土地逾期不开发,实在不行就抓一个示范案例。其实这是老潘在装糊涂,中国的开发商绝对不是吓大的,没有精钢钻,谁敢揽房地产开发这个瓷器活。杀鸡骇猴,吓跑的只是胆小的,抓一个典型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谁都知道治病要除根,这就需要我们搞明白开发商敢于囤地的根在哪里?为什么两年不开发土地就要无偿被收回,但10多年来管理部分就是没有执行?我想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不执行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政策根本就执行不了;二是执行部门压根就没有想执行这个政策。记得前些年也有一些城市的国土部门也惩罚过开发商囤地,看来这个政策还是可以执行的。据此分析,就是有些人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执行这个政策。
那么为什么不秉公执法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有二点:一是害怕开发商,因为房地产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龙头,是GDP增长的支柱,土地出让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因此地方官员巴结开发商是常有的事情,至于囤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二是某些官员被开发商的金钱美色拉下了马,成为开发商阵营的坚强后盾。
如此看来,于公于私,得罪开发商都不是一件好事情,倒不如任由开发商折腾,即使囤地151年,也不去查处,自己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至于法律的权威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及老百姓被高房价折磨,国家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的瓜哇国去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