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楼市限价房夹心层房产 |
分类: 闲侃地产 |
自从06年年初,北京市政府提出限价房设想以来,北京有众多“夹心层”就一直在观望和等待限价房,大部分人放弃购买商品房。我一大学老师就一直生活和工作在海淀,06年初的时候,他准备在西三旗地区购买商品房,那个时候周边项目的销售价格在8000元/平米左右,但是当北京市第一个限价房项目就在西三旗的时候,而且价格在6钱多一平米,比周边房价便宜了不少。“当时第一反映就是不要买商品房了,到时候买一套限价房吧”,这位大学老师如实说。
一年过去了,在限价房谜底即将揭开的时候,西三旗周边商品房的价格已经上升到1.5万元/平米左右,而限价房购买理想也终成“幻想”。按照这位老师的话讲:“如果没有限价房,去年的这个时候按照8000元/平米的价格,我咬咬牙还可以买一个小两居的房子,现在两限房也买不到了,如果按照现在商品房的价格,我连一个一居室都买不到”。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充满无奈,后悔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限价房购买细则网上公布后几天,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称:“08年,在房价较高、涨幅较快的大中城市,应努力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部长的这番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政府部门在反复强调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后,开始考虑将中等收入家庭也纳入到政府住房保障范围中来。
部长的一番话虽然令人振奋,但是中等收入家庭,即所谓的“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解决何时能真正得到解决。以北京为例子,按照目前的高房价,有多少人能购消费得起商品房,月收入1万元的家庭,在高昂的房价面前也轻易不敢提买房。
如果政府真正想把“夹心层”也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中来,那么购买限价房是首要选择,因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用来“解放”中低收入群体的。然而“单身人士的年收入在3.8万元及以下,家庭年收入在8.8万元及以下”这样的规定又将把多少真正的“夹心层”挡在限价房的购买门槛之外呢?
8.8万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界限?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就和经济适用房的收入标准一样,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符合这个条件,又有多少人将被排除在购买体系之外,去接受动辄数万元一平米的商品房。毫无疑问,家庭年收入超过8.8万元的北京家庭肯定不是小数目,而且这样的家庭买不起商品房的同样也不在少数。部长的“肺腑之言”在北京限价房的购买细则面前显得“苍白无比”。
对于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北京城市的“夹心层”来讲,购买限价房将最终“泡汤”。如果要想真正实现“居者有己屋”的梦想,只能再继续奋斗10年,再加上透支自己下半部人生,来换取一套属于自己的、昂贵商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