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究竟是谁

(2016-03-01 06:06:25)
标签:

文化

历史

慈禧

刘诚印

安德海

分类: 随感杂谈一

          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究竟是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问起慈禧最宠信的太监究竟是谁?人们一般都会脱口而出:李莲英!其实不然,李莲英是后来者,在李莲英前面还有两个人:一个叫安德海,一个叫刘诚印。安德海倒是大名鼎鼎,而刘诚印却鲜为人知。

     先说说安德海:安德海早年服侍慈禧太后,深得慈禧宠信,尤其在咸丰皇帝死后,安德海秉承慈禧旨意,秘密联络恭亲王,为扳倒顾命八大臣,确立太后垂廉听政,立了大功,由是,更被慈禧看重。后来,慈禧秘密派其南行采购物品,由于安德海名声不好,此番外出又过于张扬,也该他碰到冤家对头了。当安德海的船队到达山东时,巡抚丁宝桢将其拿下,并以清制宦官不得私出为由:“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还未等慈禧太后懿旨到,丁宝桢便快刀斩乱麻般地把他给“咔嚓”了。因为当时慈安太后还活着,是两宫太后垂廉听政,再加上安德海私自外出有违祖制,所以,慈禧虽然心疼,也只能哑吧吃黄莲苦在心里,没敢报复。

     再说说刘诚印。刘诚印,河北河间人,后宫人称“印刘”。安德海死后,印刘接掌了安德海太监总管的职位。此人粗通文墨,办事机警,对于时局形势,颇有见解。与后来的李莲英、小德张之辈不同的是,李、张之辈只不过是对太后曲意承旨,以供驱使而己,而印刘则是可以帮慈禧拿大主意的人。印刘深知,慈禧疑心甚重,而且遵守历朝内监不得干预朝政之训。每当太后遇有疑难,常以聊天形式与印刘交谈。印刘则格守本份,从不妄言,却以“说笑话”,“讲故事”的形式,看似无意,却是有心地回答了慈禧。谈笑间,让慈禧疑团顿解,豁然开朗,所以慈禧对其甚为倚重。后来,印刘患上了石麻症(全身痒,红疙瘩),延请西医割治得愈。谁知再发时,竟然不治,一命归天,使得慈禧太后好生难过。在印刘发病其间,慈禧亲自过问病情,数度落泪。由此可见,刘诚印所受到的宠眷,远在先前的安德海以及后来的李莲英之上,他才是最受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

     印刘之后,掌权的便是李莲英。按说,这李莲英是也够机警的,说话办事非常人能比。可慈禧太后要求太高,有事没事就像骂龟孙子一样,骂他一顿。还拿印刘损他:“你这脑袋瓜儿,要能比得上印刘一只脚丫子,我就烧高香了!”得!这话憋在李莲英心里,别提有多窝火了。出来后,李莲英跟别人说:“印刘活着的时候,咱家就屡屡受他的鸟气。到如今人都死了,还要连累咱家,真是丧气可恼。”故此,晚清宫中盛传的“死刘气煞活李”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印刘在清朝后宫留下了一些好口碑。但,令人遗憾的是,印刘活的时间太短,没法帮慈禧太后拿更多的主意,实在太可惜了。但转念一想,活得太短也并非坏事。专制政体下的权力膨胀,可以把任何人变成鬼,谁敢保证印刘掌权的时间长了,不会贪污受贿?不会结党营私?不会伤天害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如果王莽在篡汉前死了,一定会留下个在皇帝与同僚面前谦恭的好名声。印刘何尝不是这样。所以,印刘早点死了好!早点死了,还能留下个好名声。

                                (本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家庭亲情        共八篇)

二. 千古奇闻:一个自戴绿帽子的皇帝(随感杂谈一 共一百十三篇)

三. 英雄与美女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话题(随感杂谈二 共一百十三篇)

四. 古往今来谁是“天字一号”卖国贼(随感杂谈三 共一百零四篇)

五. 五代乱世哪位国君严惩贪官不手软(随感杂谈四 共一百零四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九篇)

十.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豫陕晋京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六.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七.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八.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