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裴度缘何会改变倒霉的面相

(2015-01-30 06:12:24)
标签:

文化

裴度

面相

相士

历史

分类: 随感杂谈二

   揭秘:裴度缘何会改变倒霉的面相

“相由心生”是指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应不同表情,不同的表情会产生不同的相貌。这说明,“心”可以影响“相”,同样,也可以通过对“相”的分析,来探测更为本质的“心”。这也难怪当人们看到“贼眉鼠眼”的人时,会把他归为“非偷即盗”一类;这也难怪现代人相亲时,老说自己是“相貌协会”的,是“相貌控”;这也难怪中国的戏剧,老是要把好人和坏人脸谱化了。其实,“相由心生”源自唐朝“悲度还带”的典故:说的是唐朝裴度年轻未达时,一天,在路上巧遇一算命先生。先生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可过了一段时间,那位算命先生再见到裴度时,却惊奇地发现他目光澄澈,脸相改变,灾祸已经破解了。于是问裴度是怎样化解灾祸的。裴度说他没做过什么,只不过是归还了一条偶然拾到的别人的玉带而已。算命先生说:“正是你做的这件善事救了你一命,日后你一定会位极人臣,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言。”“裴度还带”的故事说明,凡事都会发生转机,人生是在不断变化的。

“裴度还带”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末王定保撰写的《唐摭言》中。现将《唐摭言》摘录如下:“裴晋公质狀眇小,相不入贵。既屡屈名场,颇亦自惑。会有相者在洛中,大为搢绅所神,公时造之问命。相者曰:‘郎君形神稍异于人,不入相书。若不至贵,即当饿死。然今则殊未同贵处。可别日垂访,勿以蔬粝相鄙。候旬日,为郎君细看。’公然之,凡数往矣。无何阻朝客在彼,因退逰香山佛寺。徘徊廊庑之下。忽有一素衣妇人,致一緹褶于僧伽和尚栏楯之上,祈祝良久,复取茭掷之,叩头瞻拜而去。少顷,度方见其所致意。彼遗忘,既不可追,料其必再至。因为收取,踌躇至暮,妇人竟不至。度不得已,携之归所止。诘旦复携至彼。时寺门始开,俄睹向者素衣疾趋而至,逡巡抚膺,惋叹若有非橫。度从而讯之。妇人曰:‘新妇阿父无罪被系,昨告人假得玉带二,犀带一,直千余缗,以遗津要。不幸遗失于此,今老父不测之祸无所逃矣。’度无然复细诘其物色,因而授之。妇人拜泣,请留其一,度不顾而去。寻诣相者。相者审度,颜色顿异,大言曰:‘此必有阴徳及物,此后前途万里,非某所知也。’再三诘之,度偶以此言之。相者曰:‘只此便是阴功矣。他日无相忘,勉旃勉旃。’度果位极人臣。”

译文如下:唐朝中书令晋国公裴度,未发迹时又瘦又小,相貌也不够贵重,多次在功名场上受挫。连他自己都感到很疑惑。正好洛中有个相面先生,很被达官贵人推崇。裴度便特意造访问命于他,相面先生说:“郎君的相貌神采,稍异于常人,相书没有描述。郎君若不能发达致贵,就会饿死。然而,如今还看不出你有什么特殊能发达致贵之处,可另日来访,别鄙视粗蔬粝食。等十来天后,我给你仔细看看。”裴度答应后,几次前往,都因有朝客在相面先生处,只好先去游览香山寺。当裴度徘徊在走廊和侧房之间时,忽然看见一个穿素色衣服的妇女,把由丹黄色贴身单衣系成的包袱放在寺庙的栏杆上,祈祷了很长时间,又掷茭问凶吉,叩头瞻拜后离去。过了一会儿,裴度看见那件包袱还放在原处,知道是那个妇女遗忘了,想追去送给她已经来不及了,裴度料那妇女一定会再来,于是就把包袱收起来。可等来等去,等到太阳落山了,还不见妇女来,裴度只好把包袱带回到住处。第二天早晨,又带着包袱去了老地方。寺门刚开,就看到昨天那个妇女急急忙忙跑来,茫然失措,又惋惜长叹的样子,好象有什么意外的灾祸。裴度就跟上去问她出了什么事。那妇女说:“我的父亲没有罪被拘押起来,昨天求得贵人给我二条玉带,一条犀牛带,放在用贴身衣服裹成的包袱里,价值一千多串钱,打算用来贿赂管事的,不幸在此丢失,我老父亲就要大祸临头了。”裴度很怜惜她,又仔细地追问那东西的颜色,都说对了,就还给了她,妇女哭着拜谢,请裴度留下一条,裴度却头都不回地走了。不久,他到相面先生那里,相面先生仔细审看后,脸色陡变,惊叹道:“这种面相一定是你有阴德上身,前途不可限量,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经过再三诘问,裴度才把前几天的事告诉了他。先生感慨万分,说这是阴功积善所至。裴度后来果然作了宰相,位极人臣。

     宋代的《太平广记》等书,也记载了《裴度还带》的故事。到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元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故事更有了戏剧性。剧情是: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被裴度捡到。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裴度将玉带归还,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

到了明代,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与《醒世恒言》亦记载此事。特录《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如下:唐朝有个裴度,少年时贫落未遇。有人相他纵理人口,法当饿死。后游香山寺中,于井亭栏干上拾得一条宝带。裴度自思:“此乃他人遗失之物,我岂可损人利己,坏了心术?”乃坐而守之。少顷司,只见有个妇人啼哭而来说道:“老父陷狱,借得一条宝带,要去赎罪。偶到寺中盥手烧香遗失在此。如有人拾取,可怜见还,全了老父之命。”裴度将一条宝带即时交付与妇人,妇人拜谢而去。

他日,又遇了那相士。相士大惊道:“足下骨法全改,非复向曰饿革之相,得非有阴德乎?”裴度辞以没有。相士云:“足下试自思之,必有拯溺救焚之事。”裴度乃言还带一节。相士云:“此乃大阴功,他日富贵两全,可预贺也。”

后来,裴度果然进士及第,位至宰相,寿登耄耋。正是: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缺阴功。假饶方寸难移相,饿莩焉能享万钟?

“相由心生”,“裴度还带”,讲的都是劝人向善,多做善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多做善事,不仅是积德,而且还能改变自己的面相。因为,做善事的人,心情总是愉悦的;而愉悦的心情,总是能让人精神焕发的;而焕发的精神,也总是会反映到面相上的;“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宋朝陈希夷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家庭亲情        共八篇)

二.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的裴度了(随感杂谈一    共一百篇)

三. 史上罕见历经七朝的唐朝宰相   (随感杂谈二   共九十一篇)

四. 小皇帝如何被假宦官戴绿帽子杀害(随感杂谈三   共九十一篇)

五. 史上最不靠谱的宫庭染匠的造反  (随感杂谈四   共九十九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六.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七.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