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第一个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上)

(2012-03-13 06:45:16)
标签:

刘邦

关中

项羽

鸿门宴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二

           中国第一个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上)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出身于布衣草根的开国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而刘邦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身于布衣草根的开国皇帝。

     在秦王朝时代,刘邦不过是一个区区的泗水亭长(今徐州沛县),这是秦王朝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草根小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农家,毫无家庭背景的布衣草根小吏,为何能在秦末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击败所有对手,最后登上皇帝宝座的呢?这其中,除了少许的偶然因素外,大多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性格决定命运。是刘邦能屈能伸、百折不挠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成就了他的大业。也使得中华大地的炎黄子孙族群有了一个统一的称谓-汉族。

     汉高祖刘邦,字季(也有说刘邦原名刘季,是当了皇帝后改季为邦的),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丰县)。《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好酒及色。”短短数语,刘邦的外貌和性格跃然眼前:高鼻黄脸,美髯飘逸,左股上有代表星象的七十二颗黑痣。他讲仁义,性豁达,喜施舍,爱结交。就是大大咧咧,不喜欢从事家里的生产作业。候补为泗水亭长后,和亭内的小吏们亲密无间,打得火热。并好酒色。正是刘邦这种超乎常人的性格,为他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

     对刘邦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影响未来历史的一次事件,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当时,正在咸阳服徭役建阿房宫的泗水亭长刘邦,目睹了秦始皇浩荡车仗的盛大巡游,远远观望的刘邦,无比羡慕、无比惊诧地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也许就是从这一刻起,皇帝的尊贵和威严,成为刘邦追寻的目标。

     刘邦为人处事的原则,首先是有利,凡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他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人都用。这一原则,使他处事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使他为人表现得能屈能伸、能站能爬、百折不挠。于是,他的行为就显得宽厚、坚忍,似乎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容纳。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造反后,藏匿在芒砀山的刘邦率百十数人来到沛县城外,他极力鼓动沛县父老除掉县令,并推选一位领导人响应起义。县令被杀后,他既想做首脑,又故意推辞;一面说自己能力薄弱,一面又强调这是一件关乎身家性命的重大事情。果然,一番欲擒故纵的推让后,刘亭长当上了沛公,并为此隆重地祭祀天地。刘邦这一次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首演式,说明他是一个很有深谋心计的人。

     灭秦之前,各路诸侯曾在楚怀王处盟约:先破秦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以此为目标,避实就虚,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军绕道进入关中,驻扎霸上,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随之军队进入咸阳。当刘邦走进秦宫,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稀世珍宝和绝色美女,他正准备手脚并用地享受时,樊哙说:“你是想要天下,还是想当土财主?这些都是亡秦之物,你赶快出宫,退回霸上。”刘邦起初不听,张良接着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之言。”为了成就大业,刘邦听从了樊哙、张良的劝告,忍隐了自己的私欲,封闭秦宫,退回霸上。遂向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晓喻关中各地,保留原有政府机构,以此安抚秦民,拢络人心,为王关中做足了准备。此时的项羽,正远在巨鹿(今属河北邢台)一带血战秦军,他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震摄了各路诸侯。但让项羽万没料到的是,刘邦此时己定关中。十一月中,项羽率诸军西进至函谷关,被刘邦的军队闭关挡住。项羽大怒,率军破关。十二月中,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来到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就地消灭刘邦,而刘邦的十万人马是万不能敌的。

     张良曾救过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怕张良在项羽攻打刘邦时遭害,便将项羽的计划暗告张良,要他赶快逃命。而张良却要助刘邦成就大业,遂将机密告诉刘邦,并引刘项见面。刘邦拜项伯为兄,又结为儿女亲家,并再三要项伯转告项羽,他是没有野心的,函谷关设防是为了防盗,还答应次日赴鸿门向项羽谢罪。项伯按照刘邦的说法转告了项羽,而且叮咛对刘邦要善遇之,项羽答应了。翌日,刘邦率百余骑来到鸿门,项羽设宴款待。宴会前,谋士范增提出趁宴会除掉刘邦,项羽未置可否。

     那一年,年过知天命的刘邦,在鸿门宴上,向二十六岁的项羽表示了臣服。这种能伸能屈的表现,是需要怎样的隐忍精神啊!关键时刻,项羽相信了刘邦的表白,解除了对刘邦的戒备,并告诉刘邦是他的左司马曹无伤打的小报告。宴会进行中,范增三次向项羽示意动手,项羽却无动于衷。无奈,范增要项庄舞剑,伺机刺刘。这就是有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可项伯也随之助舞,处处以身护着“亲家”。刘邦是聪明的,他以入厕为名,留下张良应付,自己则不辞而别,独自寻僻径奔回军营。回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曹无伤。由此可见,刘邦对危害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是绝不手软的。

     作为日后楚汉相争的对手,原楚国贵族后代的项羽,却是一个和理性的刘邦性格完全不同的感性的人,他强烈的感情往往干扰了他理性的判断。当他憎恶起来,则非常残暴,在他攻下襄城后,曾将数万军民活埋;当他怀疑降卒不利于自己行动时,便将二十万秦卒坑杀于新安城南;后又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灭;全然不似刘邦一般拢络人心。可当他慈悲起来时,却非常弱智,在鸿门宴上,范增要他除掉刘邦,可他经受不住刘邦对他的恭维,刘邦的一通赔情道歉,使他失去理性,变得糊涂,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人就是他将来的最大对手,也许他压根儿就没把这个卑躬屈膝的人放在眼里。就这样,刘邦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项羽这种带有贵族色彩的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干扰了他应有的理性,妨碍了他成就大业;而刘邦则充分地发挥了从布衣草根炼就的能屈能伸又能忍的本领,转危为安,为成就大业创造了条件。实际上,鸿门宴既是刘邦的关键时刻,也是项羽的关键时刻。四年之后,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称帝于汜水。

                                 (未完待续)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众志成城”语出何处          (随感杂谈一   共六十二篇)

三. 闲话中国的太上皇             (随感杂谈二     共七十篇)

四. 贤德宽厚的东汉马皇后          (随感杂谈三     共六十篇)

五. 班超出使西域建奇功            (随感杂谈四     共六十篇)

六.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七.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八.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九.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一.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二.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三.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五.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