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名画《水磨图》的启示

(2011-08-30 06:45:00)
标签:

苏辙

汴京

水磨图

《清明上河图》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二

                北宋名画《水磨图》的启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上图:水磨图局部       下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北宋后期有一幅可与宋徽宋时的宫庭画师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的名画《水磨图》。《清明上河图》除了因画面宏大、技法精湛,还因描绘出了都市繁华、社会和谐的景象,而深受宋徽宗喜爱,因此名声大噪,家喻户晓。反观《水磨图》,则因针砭时弊,讥讽当朝,倍受统治者冷落,几乎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然而,从这幅被统治者冷落的北宋名画《水磨图》中,我们却可以得到历史的镜鉴和启示。

     在这幅画中,水磨作坊以及供官员们宴饮的酒楼,其建筑等级很高。它们斗拱高挑,回廊环绕,栏杆的望柱头上有精美的装饰,作坊的主体建筑甚至做成了“十字歇山式”,其规格与宋代宫苑和权豪之家经常享用的建筑形制相同;但同时,郊畿之外供运粮之用的道路和桥梁却异常坎坷狭仄,车队农夫们辗转其间的极其艰辛,尽在画中展现出来。

     从这幅画中可以引申出北宋的制度经济问题很多。譬如:相关设施的奢华排场,与百姓所需基本公共设施的简陋破败,形成极之强烈的反差;又譬如:画面上共有三十多人,其中官吏的数量与劳作者的数量之比约为14,这说明官吏人数所占比例大得惊人。

     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在对宋哲宗的谏言中,就说明了官营水磨作坊“丰厚利润”的背后,是百姓和国家付出的惨重代价(见《宋史.列传第九十八.苏辙》)。

     将苏辙奏本中的一部分译成白话,内容大致如下:近年来,因为在汴京(今开封)城外设立官营水磨作坊,遂使汴河水量日益浅滞,由此造成的航运能力剧减,给朝廷和百姓带来很大的损失。更有甚者,为磨坊得水力驱动之利,而使下游一二百里范围内的粮田横遭淹没,并殃及汉高祖陵寝。皇上恻隐蒙难的百姓,于是调派修治黄河的役夫四万人疏浚汴河,工程进行整整一个月。但因汴京军民的粮茶消费全由官营磨坊供给而不许民营,所以,尽管水患严重,官营水磨仍不能因此停业。汴水含沙量很高,如果水磨不停,今年虽然疏浚了河道,而明年必然会再度淤塞,那时又要花很大代价来治理。仅以此次治河民夫的工价为例:朝廷支付每人每天二百文钱,一个月工程下来,人力成本就高达二百四十万贯,而水磨作坊每年向朝廷上缴的利润才区区四十万贯。如此巨大的赔损之下,为何仍坚持官家的垄断,而死活不允许民间经营磨坊呢?就是因为户部侍郎李定以朝廷收入为幌子“惑误朝听”。

     苏辙的这段分析把官营工商业牟取垄断利润的方式,以及由此迫使全社会付出的“制度成本”有多么巨大,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由此,不禁使人联想到,如今的垄断企业从垄断资源中攫取利润的方式以及迫使全社会付出巨大制度成本,与九百多年前北宋官营水磨作坊何等相似尔!

     《水磨图》还说明了一点:当时的汴京人口超过百万,其每日消耗的粮茶等全部由官家垄断供给,这就不难推测出当时相应官营水磨作坊的生产规模有多大了。当官营工商业为了攫取利润,而垄断了整个民生必须品的时候,全社会为此付出的“制度成本”就更难以估量了。

     《水磨图》还告诉我们:当官营工商业攫取的利润与全社会付出“制度成本”的平衡被长时间打破,当百姓的“衣食住行”被官营工商业长时间绑架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北宋晚期出现的社会动荡,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一个令人困惑的朝代               (随感杂谈一   共五十五篇)

三. 第一个用文字描述欧洲的中国人      (随感杂谈二     共六十篇)

四. “表忠心”表得丢了性命           (随感杂谈三     共五十篇)

五. 《西游记》中的“我爸是李刚”      (随感杂谈四     共五十篇)

六.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七.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八.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九.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一.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二.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三.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七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