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满清变态的经济适用房
既然是扯闲话,就一定有调侃的意思。因为,满清那会儿还没有经济适用房这个名词呢。这是本人在读清朝乾隆年间轶事时,看到乾隆也搞过房改,竟突发奇想,觉得乾隆年间的房改,使用经济适用房这个词特贴切,因此,就以此作为标题,用在这篇闲侃短文上了。
乾隆年间搞的是一次怎样的房改呢?
第一、 国家不再给旗人免费分房了(有特殊贡献及与皇室有特殊关系的旗人除外)。如有旗人嫌房子不够住,可以向政府申请购买。
第二、 原来分到的房子可以卖,但你必须先把它从国家手里买下来,由公房变成私房,由只有使用权变成拥有所有权(简直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搞的公房改革一模一样)。
因为旗人在清朝属于优等种族,所以他们不管是买新房,还是把原来分到的公房变成私房,要花的钱都是很少的。
乾隆四年(1739年),一个叫额森特的旗人,想把自家分到的公房变成私房,根据新的房改政策,只要向内务府交纳五十七两银子就可以搞掂了。可那所房子实际值多少钱呢?那是一套正房三间,厢房两间的小型四合院,座落在正阳门外高井胡同。按当年市价,至少值五百两银子。可这家伙只要出五十七两银子就OK了,就拥了完全的产权,而且还是分期付款,其实就是分月扣工资。额森特每月工资十几两银子,内务府每月只从他的饷银中扣除一两五钱八分四厘(扣10%的工资)就完事,从头到尾总共扣了三年,才把五十七两银子扣完。
像额森特这样只需出一点儿钱就能把公房变成私产的旗人,乾隆年间住在京城的至少有五十万。这几十万旗人只要用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很好的,既经济,又适用的房子。所以,他们比今天早近三百年就享受到了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
按照我们时下的施政理念,经济适用房本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才能购买的,而八旗子弟在清朝绝对不是什么弱势群体,可偏偏又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买到经济适用房,所以,清朝的房改政策很变态!这个变态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住房问题,而只是为了给旗人解决优惠居住的问题。
曾经看到一则不算旧的报导,在我国中部某省会城市(不指名道姓了),市政府斥资开发了一个高档社区,开发这个社区用的是针对工薪阶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建成后,实际上全部卖给了处级以上的干部(也算是拿薪酬的),而且卖得非常便宜,一套一百三十平方米己经精装修过的小复式,领导们只象征性地交了一万五千元购房款,就拥有了房子的完全产权。当我看到这一则消息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腐败,而是二百七十年前满清政府变态的房改政策以及满清旗人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故事。因为它们实在太像了!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
一.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闲话禁止官员买房的法律
(随感杂谈一 共十六篇)
三.观吴佩孚批示有感
(随感杂谈二
共四十一篇)
四.一条鸿沟造就了大汉王朝
(随感杂谈三
共四十四篇)
五.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六.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七.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八.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九.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一.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二.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三.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三.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