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学会写信
写信也要学?这也算个命题?回答是肯定的!可别小瞧了这个命题,别忘了学会写信,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不久前,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项调查,其中一项是:“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络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电话”、“E-mail”、“手机短信”、“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五名都没有进。可见书信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当然,提出学会写信,并不是要就书信中的格式及如何称谓、开头、结尾什么的说教一番,而是要提醒人们,不能把写信这项最正常不过的本领给丢掉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革命的疯狂,各式各样新型的通讯工具和联络手段正在影响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现在的人们已习惯于在有线、无线构筑的互联网上无拘无束、自由驰骋。而书信交流的方式就愈加显得“奢侈”与“陈旧”了,提笔写信也就渐渐被人淡忘了。
其实,写信是一种很考量人的活,好的书信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综合修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信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运作能力。
从写信不禁联想到书法。书法在以前就是一般人常用的书写手段。可现在不同了,汉字的书写竟成了一门艺术,一个文化体系。人们要学会书法,就得买教材,就得进学习班,就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地从头学起。记得小时候读书时,父母就经常教诫我“字是敲门砖”,字写得不好,文章是很难拿出来见人的。现在可好,这么一个极平常的事,由于时下人们的“武功”全废,让很平常的事情做起来竟如此吃力,甚至连笔怎么个拿法,都己让人觉得越来越陌生了。由此看来,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进入历史博物馆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邯郸学步”的故事来。两千多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个少年,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好看,于是就去邯郸学习走路。当他看到小孩走路时,觉得活泼,好!学;当他看到老人走路时,觉得稳重,好!学;当他看到妇女走路时,觉得婀娜,好!学。结果,不到半个月光景,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就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了,无奈,只好爬着回寿陵去了。这个故事与今天的我们坐在方寸电脑前能机械地码字,可一提笔却忘了这个字那个字该怎么写了,是何等的相似呀!这难道不让人贻笑大方吗?
人们总是很难抵挡方便与快捷的诱惑。所以,当人们沉缅于其中,迷失到没有了方向感的时候,正常的事情也就变得不正常了。提笔忘字也就不免成为现代版的“邯单学步”了。
提笔写信就好像我们拿筷子吃饭一样,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功夫。这样的功夫,怎能说废就废,说丢就丢呢?诸如吾辈,“武功”荒废,提笔忘字,字如鬼画逃符的老朽,写不出像样的书信也就罢了。但不能让当今有文化的学子也跟着不会写信。否则,当他们老了的时候,要仰慕书信文化,还真得到书信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到书信研习班去研习了。那多没意思,多没面子呀!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
一.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被史记编入滑稽列传的东方朔 (随感杂谈一 共十一篇)
三.观吴佩孚批示有感
(随感杂谈二
共四十一篇)
四.一条鸿沟造就了大汉王朝
(随感杂谈三
共四十四篇)
五.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二篇)
六.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七.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八.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九.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一.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二.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三.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三.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