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家老大
萧家老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35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一首诗而留名千载的人

(2008-08-22 07:08:11)
标签:

滕王阁序

岳阳楼记

赠汪伦

特例

泾川

分类: 随感杂谈一

                 因一首诗而留名千载的人

 

     本是一介平民,一生又未创造什么业迹;既与帝王将相不沾边,也和英雄豪杰不搭界,就连才子佳人都不是。这样的普通人,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会随着时间的耗糜而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那里还会留下一丝痕迹。可世上偏就有这样的特例;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人,却因一首诗而千古留名。而这一特例,送给了一个名叫汪伦的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诗,因为词简情深,朗朗上口,从古至今都是少儿必读的诗词之一。加之后来又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于是,在中国大地上,该诗口口相传,几乎无人不知。但要问一下诗中的主人公汪伦何许人也?是何来龙去脉?有何组织关系?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得上来了。对此,只有一种解释:汪伦是个普通人!但他的名字,千百年来却让所有识得字的人记住了。

     据有人考证,汪伦乃徽州泾川富户,很好客。因为富裕且好客,故有条件邀请正在浪游的李白到他家小住。汪伦善酝,家有上乘佳醪,李白到汪舍后,寻得泾川山青水秀处,由汪伦摆酒洗尘。两人一见如故,开怀畅饮。“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席间,好酒好菜,尽心招待,让诗人好一番感动。“我来感意气,捶烹列珍馐。”看来唐朝的“徽菜”就己相当考究了。

     好酒令诗人迷恋而陶醉。“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李白在汪氏别墅小住,吃得相当顺意,喝得也很开心。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李白一生豪放飘逸,无拘无束。上至天子王公,下至平民百姓,他都能游迹其中,无甚羁绊。但真正能入其诗者,却也寥寥。可就在这不多的,如:《赠汪伦》诗里,汪伦却因附丽于诗中,竟与诗一起不朽。

     正如王勃那篇《滕王阁序》、范仲淹那篇《岳阳楼记》一样,一句“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使得那位洪州牧阎伯屿、巴陵太守滕子京;也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一起,同在《古文观止》的文章中,被后人反复吟诵朗读,经千年而不朽。试问,历朝历代在南昌或岳阳任地方官者,可有几位被人记住?被人提起?

     一首好诗,一篇美文,能起到如此之效果,是出乎作者预料的。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本是极一般人的汪伦,却在李白生花的笔下,眷友的诗中,留下来深情的名声。

     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对汪伦有一段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

     我特别欣赏“李大笑”三个字,这才真正的体现了一个大师的豁达坦荡之风范。难怪他的诗作可以千年不朽。试问,当今之世有几个所谓大师能有如此雅量的?碰上袁枚所说的,汪伦式的这种老百姓玩笑,究竟有多大的承受力?会不会勃然大怒?会不会扭头就走?还真不好说。

     因此,在车载斗量的当代作品中,要想读到李白这样情真意挚的,表现普通人的作品,恐怕是很不容易的了。更何况是传世佳作。

                                   (本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你喜欢的:

一.有感孟夫子之语            (随感杂谈  共四十一篇)

二.家乡寻踪                               (共十篇)

三.影像深圳                             (共十三篇)

四.回望那山、那水、那人                   (共四篇)

五.寻找消失的徽州                       (共十一篇)

六.豫、陕、晋、京行                     (共十五篇)

七.走进西藏                               (共八篇)

八.滇西旅行散记                         (共十三篇)

九.文革二三事                           (共十一篇)

十.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