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透支单是怎样生成的?二评“乌龙指事件”
(2014-02-18 08:16:16)分类: 财经证券 |
巨额透支单是怎样生成的?——二评“乌龙指事件”
韩强
由于上述成分股中三只股票当天停牌,为不影响套利策略的拟合度,10点13分,郑东云发出第二组买入部分180ETF成分股的订单,即102笔委托,委托金额不超过150万元。
程序悄无声息地高速运转。从11点05分8秒至10秒之间,程序在2秒内瞬间生成2万多笔委托订单。其中6413笔委托直接发送到交易所,成交72.7亿元。
现在,我们进行分析:
也许有人说,国外是允许“信用交易”的。我要说,那是有严格限制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法律也不完善。因此,我建议,现在的股标交易应该停止止透支。等到法律健全了,市场公平了,再说吧!
杨剑波等光大内部人士复盘乌龙指案:对冲操作及公告已提前告知证监局(2014-02-15 10:35:5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e7df1f0101jnjj.html
惊魂两秒钟
根据杨剑波向法庭的陈述,8点30分,部门成员一如往常纷纷到岗。9点41分,一位来自台湾的资深交易员郑东云分析判断180ETF出现套利机会,通过套利策略订单生成系统发出第一组180ETF成分股的订单,即171笔委托,委托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由于上述成分股中三只股票当天停牌,为不影响套利策略的拟合度,10点13分,郑东云发出第二组买入部分180ETF成分股的订单,即102笔委托,委托金额不超过150万元。
相安无事。11点05分左右,交易室里好几个交易员喊出声来,“市场突然飙涨,一定是有机构的量化交易盘出现问题了,我们赶紧套利。”此时,该部门的负责人杨剑波正在接待来自其他机构的来访。
交易室的期限套利团队马上开始套利操作,一边还兴奋讨论:“究竟是哪家机构出了问题?”“这么大资金量,最有可能的是中信证券,只有他们的盘子有这么大的资金量;海通证券也有可能;广发证券他们就太小了??”
此时,就在同一个交易室内,酿下这一巨量交易的两位当事人正在紧急撤单。其中一位是前述台湾交易员郑东云,另一位则是按下“乌龙指”的程序员崔运钏。
就在三分钟前的11点02分,郑东云发出了第三组买入180ETF成分股的订单,即177笔,委托金额合计不超过200万元。
又有24只股票未成交,郑东云想尝试使用系统中的“重下”功能对未成交的股票自动补单,遂向程序员崔运钏请教。崔运钏在交易员电脑上演示并按下
“重下”按钮后,补单买入24只股票被执行。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此时程序实际执行的指令为“买入24组ETF一篮子股票”,并报送至订单执行系统。
程序悄无声息地高速运转。从11点05分8秒至10秒之间,程序在2秒内瞬间生成2万多笔委托订单。其中6413笔委托直接发送到交易所,成交72.7亿元。
11点07分,电话铃响起,是上海交易所来询问光大为何下出巨单,问了合规部再问IT部,全部都不知所云。直至问到办公室主任兼计财部总经理沈诗光,他从资金量和能力上判断不可能是传统的证券投资部,因此给杨剑波打了电话,此时杨只知市场异动,还不知发生在自己部门。
11点20分,崔运钏向部门负责人汇报了错单情况,杨剑波立即察看系统:-72亿元!即在信用状态下成交了72亿元。
11点22分,杨剑波给沈诗光打电话,沈遂向公司管理层紧急汇报。
1万张对冲头寸
“你们是不是要对冲大约1万张左右的头寸?” 中金所稽查部等相关人士在电话中问。
从11点05分下错单到11点22分之间,两位直接当事人没有来得及第一时间向直属领导汇报,而是忙于灭火。除了撤单,郑东云还调用账户内所有期货保证金卖空股指期货,以对冲买入的巨量股票。
截至中午收盘,光大累计申报买入股票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累计用于对冲风险敞口卖出的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共253张。
“保证金不够了,否则上午就能做出几千张股指期货合约以对冲。”杨剑波事后说,按照光大对策略投资部风险中性定位以及《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业务管理办法》,部门须在第一时间就所有原因产生的风险敞口进行对冲。30多岁的郑东云原供职于台湾宝来证券的做市商团队,做ETF交易近十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