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时评杂谈证券 |
分类: 财经证券 |
沪港通的真正意义是打破市场割裂
韩强
标签:
财经经济时评杂谈证券 |
分类: 财经证券 |
现在发行优先股的实质是圈钱!
韩强
3月21日下午,股市大涨!是因为要发行优先股,很多股评,说是大利好,真的是如此吗?请看报道:
考虑到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特殊要求,《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定,非公开发行触发事件发生时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
“下一步,我们还将与银监会联合发文,对优先股强制转换为普通股涉及的有关事项,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
此外,优先股发行条件也作出重要调整,基于为经营暂时困难,但总体资产状况良好的公司提供融资工具的设计初衷,证监会将非公开发行的条件修改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应当不少于优先股一年的股息”的一般性要求,但同时仍要求公开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满足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条件。(《优先股落地解码:459份意见下的六大调整》2014年3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财经证券 |
周末发言人应该澄清的两个问题——四评“乌龙指”事件
韩强
分类: 财经证券 |
法院受理意义重大——三评乌龙指事件
韩强
昨日从网上看到《光大乌龙指主角杨剑波诉证监会正式立案》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quanshang/qsyj/20140218/155318252411.shtml
分类: 财经证券 |
巨额透支单是怎样生成的?——二评“乌龙指事件”
韩强
由于上述成分股中三只股票当天停牌,为不影响套利策略的拟合度,10点13分,郑东云发出第二组买入部分180ETF成分股的订单,即102笔委托,委托金额不超过150万元。
分类: 财经证券 |
“默契”是真的吗?——评“乌龙指事件”
韩强分类: 财经证券 |
IPO直接向机构输送利益—五评“指导意见”
韩强分类: 财经证券 |
市场应该教训谁?——评新华社文章
韩强
2014年01月16日《新华社再发两文关注IPO:让市场教训投机者》《新华财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能因挫折而停》。恕我直言:写这两篇文章的作者,缺乏基本的形式逻辑常识。
什么叫投资者?小到“股民”(机构称他们是散户)大到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只要买卖金融产品,都可以叫投资者。
但是证券公司还可以有另一个功能,承销新股发行。出现抬高发行价,是承销商想多收费用,拟上市公司想多圈钱。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这里最值得一提的中金公司,就是这家公司,在香港承销了多家H股。都是压低价格发行;同时在这些先H后A的过程中,大幅提高A股发行价。据说,这家公司很有头。这次首当其冲,利某公司的老股转新股,竟然出现72元的发行价。我认为,新华社应该仔细调查一下这家公司,究竟压低了多少H股?又抬高了多少A股的发行价。这都是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能因挫折而停》,这篇口号式语言的文章,没有谈到实质问题。为什么会有
分类: 财经证券 |
市场主力正在明显的出货
韩强
在《股民可能被市场主力和股评家忽悠了》那篇文章里,我们曾经指出:
在12月3日主力拉升,在4日创出新高,特别是4日沪市净流入57亿元。然而5日开始,主力以小动作造成好像在洗盘,实际暗自出货,净流出23亿。到了6日明显的出货净出48亿元。合计两天流出71亿。达到了出货的目的。当然,这只是换回了前两天的成本。而且大于成本,71—57=14。后面,他们还会采取这种战术,用小幅阴跌的方法继续出货。道理很简单,他们要准备资金,参与新股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