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三问 2. 旅行,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标签:
旅游 |
分类: 2006.柬埔寨碎片 |
到贫困的热带国家旅行,炎热、乏累、脏乱、挤逼的车厢、恶劣的路况、漫长的时间,贯穿整个旅途。
一日,深夜1点多抵达吉隆坡机场等待转机。和他们横七竖八的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看人们来来往往,断断续续的睡。
次日,和J租自行车在炙日下狂奔数十里,忍着疲累和饥饿在石子路上颠簸。
又一日,在琅勃拉邦往万荣的车上峰回路转,胸闷欲呕,窝在座位里恹恹的看着窗外。每次晕车到生不如死的忍耐极限时,对自己说下次不玩啦不玩啦。然而每一结束,俨然好了伤疤忘了疼,又翘首期盼着下一次。
结果每一次旅行,充斥着自虐的痕迹。
关于旅行,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有些人,喜欢归来后眉飞色舞的对身边的人讲述旅途种种。有些人,走得越久,越发沉默。
有些人,在旅途中无比快乐。有些人,抵达后却和梁静茹的歌一样,弥漫着一人完成两人梦想的淡淡哀伤。
我们当中许多人背着大包在陌生人群里走。行囊里没有化妆品没有电脑。平日所依赖的,在路上轻易放下。
我们丢开公司中的稳重持成,夹杂在狂欢游行的队伍中,跟着花车一直走一路扯着嗓子狂吼,学跳不擅长的舞蹈。曾经的拘束在旅行中得以随心所欲。
我们遇见很多喜欢的不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人兴高采烈的聊天,有时记下联系电话,有时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喜欢的,可以从不敷衍。
我们在旅程中的床头、庙宇和机场,安安静静的读完买了很久却静不下心翻开的书。
我们坐在湄公河旁,看烈日下来来去去的渡轮和河里嬉戏的孩子,如同站在内心的边缘,去窥探另外一些不同的内心。尽管很清楚的知道,这些窥探,对俸禄和官职,毫无帮助。
我曾在一篇日志上写:“对于我,离开不是旅行的意义。走近才是。
我曾经认为,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只是那天坐在湄公河旁,被自己突然冒出来的问题惊吓。
我们到达了,但是到达了又如何?
我们看到了,但是看到了又如何?
我们思考了,但是思考了又如何?
我们改变了,但是改变了又如何?
这是很让人沮丧的问题。
原来我们本身就在追逐着虚无。
我们一路行走,一路寻找。
只是旅行本身,不能给我们予答案。
Linvic说,爬山亦如是,启程时充满期待,过程中彷徨甚至于退缩,最后阶段咬紧牙关拼死也要上去,但真上去了之后,也就这么回事儿。
回头想想,我们追求的,不过是过程中充满的期待。而非站在最后的胜利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