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意味的温情表达
(2018-03-14 17:01:36)
标签:
评论中篇小说红霄屋钢的琴 |
分类: 文学评论 |
悲剧意味的温情表达
——读中篇小说《红霄屋》
宋家宏
窦红宇在小说创作上是一位有实力的作家,长篇小说《斑铜》《一路花瓣》发表后均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近年来他的中篇小说又迎来了一个丰收期,《青梅了》等发表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表于《十月》2017年第4期,并被《小说选刊》选载的《红霄屋》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红霄屋》写的是梦想的破灭,在萧条破败的矿山废墟上,一个煤矿基层技术员梦想的破灭,一个矿工群体复兴矿山梦想的破灭。
技术员秦眼镜在下村煤矿停产之后,还要坚守矿山。他爱矿山,他与下村煤矿已经融为一体,他不相信曾经红红火火的下村煤矿会从此一蹶不振,他怀念经他之手设计,源源不断开采煤炭的日子。他要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矿山上重续旧梦,并迎娶自己的新娘,他以自己精湛的设计技术和矿工们热情的劳动,用矿山上的废旧材料营造了自己的婚房——红霄屋。红霄屋像童话一般地美丽,承载着秦眼镜的梦想,寄托着矿山工人们的梦想;它也像童话一般地脆弱,它建成没几天就因房地产开发而被拆除了。作家窦红宇在这篇小说中,以下村煤矿兴衰的历程,管中窥豹,折射出中国社会近些年来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从小小的下村煤矿看到了社会大背景变迁的历程。
这本是一个充满悲剧意味的故事。企业倒闭,工人流离失所还不是悲剧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企业,转眼萧条破败能不悲凉么?想要坚守矿山而不得,只不过想继续为它卖命也不能,还不悲愤么?自己刚建造好的童话一般的婚房很快就被拆除了,能不悲痛么?还有什么比梦想的破灭更富于悲剧意味的呢?可贵的是,窦红宇没有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悲悲切切的凄凉的小说,这样的小说我们在近年来写下岗工人的作品中已经看得太多,几乎已经成为某种套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感到辛酸之外,留不下多少印象。窦红宇的《红霄屋》却是一篇充满了温情与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它给人予力量,同时,它隐含的悲剧意味又令人沉思。
窦红宇在这篇小说中几次写到成为废墟的矿山上开满了鲜花,“大片大片的花从山坡上爬过来。张芬奔下去的时候,碰上了茼蒿菜花和野棉花。茼蒿菜花扒着地,金黄的一片,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新衣裳。而野棉花却是白色的瓣、金黄的芯,从嫩绿密繁的叶中伸出头来,像是给天空朗读着一首赞美诗。”这满山遍野的鲜花像他写的“红霄屋”一样,是美好心境的再现,是乐观主义的向往。窦红宇也以这篇小说对中国底层百姓唱出了一首赞美诗。中国的底层百姓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生活中,都不会失去生活的信念,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有坚强的忍辱负重心理,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却顽强生长的力量源泉。窦红宇长期的记者生涯,使他深深懂得中国底层百姓的力量所在,这是这篇小说弥漫着温情与乐观主义精神的原因。小说大量的篇幅写的是秦眼镜与他的工友们建造红霄屋的过程,是秦眼镜为自己准备婚礼和结婚的过程,因此,喜庆的色彩,欢乐的气氛笼罩着小说的主体部分。工友们,家属们互相打闹、开玩笑,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他们坦然、乐观的心理特征。企业倒闭了,他们下岗了,生活的重担却没有压垮他们,一场别人的婚礼就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一座别致的新房就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他们对生活没有奢求,只要能继续劳作就很快乐,他们在荒凉的山岗上,在破败的矿井废墟上制造着欢乐的气氛。下岗了,他们继续坚韧地寻找自己的生路,追寻那生活的阳光。他们天然地懂得苦中作乐。煤炭市场的兴衰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兴盛时这个底层的群体并没有发财,只不过生活条件好一些罢了,发财的是搬进了城里小区新房的矿长们;煤炭滞销了,企业倒闭了,他们却要承担起企业倒闭的重负,矿长们却又搬进了更加富丽堂皇的小区,工人们想见他们一面也不可能。窦红宇在小说中似乎轻轻带过的闲笔,却写出了一些国营企业为什么竞争不过民营企业最终倒闭的深刻原因,作家对社会有自己的思考。
这篇小说写活了一个人物——秦眼镜。这个矿山上的技术员,执着、坚忍、顽强、正直。作为矿山上少有的读书人,煤矿兴盛时,他是受人仰慕的,整天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却决定着煤炭开采的进度与质量,张芬一家对他都只有仰慕,能高摹上他实在是幸福。他在矿山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因此爱矿山胜过一切。煤矿萧条下去,他执拗地留下来,几乎是孤守矿山,他做着煤矿重新兴盛的梦。他技术超群,不仅矿井离不开他,童话一般的红霄屋是他一手设计并带领施工完成的。他不想占别人的便宜,那怕是岳父给的钱他也没想过要。这些都体现出一个善良的读书人可贵的品质。然而,秦眼镜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在他的身上隐藏着悲剧的因素。他在矿山的成功,造就了他深爱矿山的心理,使他的视野相对狭窄,他看不到外面世界已经发生的变化,他不关心矿山之外的世界。他的坚韧与执着中,伴随着“犟脾气”,面对矿山变成房地产商的开发区,他心里堵得慌,憋得很,他只想骂人。骂谁呢?他可以骂矿长们,也可以骂王小富们,但是,这都没有骂到根本上去,最根本的东西秦眼镜不懂,他也不会骂。煤炭、钢铁等“去产能”是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必然结果,煤炭企业,特别是煤炭中小企业,更因为新能源革命已经开始在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必然失去先前的辉煌。秦眼镜要在距城市不到半小时车程的下村煤矿重振煤矿兴盛之梦,注定是要失败的。虽然将秦眼镜他们的矿山卖给房地产开发商未必是最合理的选择,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拓展是必然的。他的悲剧性就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与他个人的精神需求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是一个不可解的矛盾,也是一个不能做单向价值判断的矛盾。秦眼镜的精神需求合理而且有价值,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合理的,有价值的,然而,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了冲突,这就是秦眼镜除性格而外的悲剧所在。小说的作者没有对这个人物作单向的价值判断,而是写出了这一人物性格的立体感和丰富性。我们在为他坚忍、执着的精神所感动的同时,也为他视野的狭窄,孤守荒山的执拗而叹息。在小说的结尾,读者有理由认为秦眼镜完全有可能扩展视野,开辟新的工作与生活并获得新成功,因为他的坚强与执着,因为他技术的强硬。这也是他一无所有而张芬却要嫁给他,张芬一家都喜欢他的原因。张芬的妈妈用极为朴素的话说:“嫁人要嫁好本事,什么叫好本事,就是秦眼镜这种,有手艺,就是好本事,有手艺,就饿不死,留着留着,还可以传代,吃几辈子。手艺这东西不像钱,三下两下,就造光了。”这里同样呈现出了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
读这部中篇小说,不由得会想起电影《钢的琴》。两部作品写的都是下岗工人在生活中的挣扎与坚韧,也都是想用自己的技术完成一件本不该他们完成的产品,从而实现自己的某种理想。但《红霄屋》更符合现实主义生活的逻辑,那红霄屋尽管也有童话般的想象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从设计、施工都有作为矿山设计师可能做到的生活逻辑,而《钢的琴》在逻辑起点上就有荒诞、夸张的意味。《钢的琴》是悲壮的、忧伤的,《红霄屋》却是温暖的、乐观的,尽管两者都有悲剧的意味。